《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时间: 2025-01-01 15:18:36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作者:杨万里〔宋代〕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晴天的自然景色。
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时,忘却了寒冷的天气,站在春风中享受夕阳的温暖。
第二句透露出作者对东山雪景的特别喜爱,阳光下,东山像是涌现出的银色山峰。

第三句提到其他山的雪融化后只剩泥土,少量的冰,而东山的雪则依然如故。
最后一句虽然喜爱东山的雪,但却感到看雪的美丽更胜于亲自攀登的乐趣。

注释

逐胜:追求美景。
忽忘寒:忽然忘却了寒冷。
小立春风:春风轻拂,表示春天的气息。
软红光:阳光柔和的光辉。
银山:指东山上积雪的景象,像银色的山。
泥融:泥土融化。
宜看不宜登:适合观赏,但不适合登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的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作者在东山之乡的游历,诗中描绘了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象,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晴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首句“只知逐胜忽忘寒”以轻松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对美景的沉醉,仿佛在告诉读者,欣赏自然之美能够让人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与寒冷。

诗中“最爱东山晴后雪”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东山的雪景成为他心中最美的风景,象征着纯净与宁静。这里的“软红光”不仅指温暖的阳光,也隐喻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接下来的描写转向其他山脉,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东山雪景的独特魅力,强调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变化。在最后一句中,虽喜爱东山的雪,却认为观赏更为妥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与理解,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闲适与愉悦的情绪,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只知逐胜忽忘寒:在追求美景时,忘却了寒冷的天气。
  2. 小立春风夕照间:在春风和夕阳的交织中,稍微停留。
  3. 最爱东山晴后雪:对东山的雪情有独钟。
  4. 软红光里涌银山:在柔和的阳光下,银色的山峰显得格外美丽。
  5. 群山雪不到新晴:其他山的雪在新晴的阳光下融化。
  6. 多作泥融少作冰:大部分变成泥土,只有少量冰霜。
  7. 最爱东山晴后雪:再次强调对东山雪景的喜爱。
  8. 却愁宜看不宜登:虽然喜爱,但觉得观赏更合适,不宜攀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只知逐胜”和“忽忘寒”,对称工整。
  • 比喻:将东山比作银色的山,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其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山:象征纯洁与宁静,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
  • :象征着纯洁、静谧与生命的复苏。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预示着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只知逐胜”指的是什么? A. 忘却寒冷
    B. 追求美景
    C. 享受春风

  2. “最爱东山晴后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东山的无奈
    B. 对东山雪景的喜爱
    C. 对其他山的欣赏

  3. 诗中提到的“软红光”指的是什么? A. 朝阳
    B. 夕阳
    C. 春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之美与宁静的生活。

诗词对比

  • 王维 vs. 杨万里:两位诗人都擅长山水诗,但王维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杨万里则偏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