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海惊涛卷玉缸,
北山野烧展红幢。
山神海伯争新巧,
并慰诗人眼一双。
白话文翻译:
南海的惊涛拍击着如玉缸般的海面,
北山的野火在燃烧,火光如红色的幢帜。
山神与海伯在巧妙的景色中争斗,
这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眼前仿佛有双重的美景。
注释:
- 惊涛:指海浪汹涌的样子。
- 玉缸:形容海水清澈、波光粼粼。
- 野烧:指自然环境中发生的火灾或人为的火烧。
- 红幢:火焰的颜色,形如幢幡,象征壮观的场面。
- 山神海伯:山神与海神,分别代表山与海的自然力量。
典故解析:
- 山神海伯:山神和海神是古代中国神话中对自然力量的拟人化,山神掌管山川,海伯则掌管海洋。二者的争斗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与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常以生活体验为题材,关注社会民生,其作品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关注与描写愈加频繁。杨万里身处的时代,诗人们常常在观察自然景色中找到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诗人对其的深刻感受。开篇的“南海惊涛卷玉缸”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浩瀚的海洋与清澈的玉缸相提并论,展现了海的磅礴气势与柔美。接着,北山的“野烧展红幢”则通过对比,呈现出一种热烈与旺盛的生命力,显现出火光在草木间奔腾的景象。诗中“山神海伯争新巧”则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竞争与和谐,暗示着山与海在风景中的共存与交融。最后一句“并慰诗人眼一双”,则点明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叹与愉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海惊涛卷玉缸:南海的波涛汹涌,像是卷起了玉缸,形象生动。
- 北山野烧展红幢:北方的山上野火蔓延,火光如红色的幢帜般绚烂。
- 山神海伯争新巧:山神与海伯在自然景色中展现各自的巧妙之处。
- 并慰诗人眼一双:这幅壮丽的景象让诗人感到心灵的慰藉,眼前的景色让他感到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海的波涛比作“玉缸”,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南海”与“北山”,“惊涛”与“野烧”,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将山神与海伯赋予了人性,使自然景观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同时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情感的愉悦,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南海:象征着浩瀚与力量。
- 北山:代表着稳重与宁静。
- 野烧:象征着自然的生生不息与生命力。
- 山神海伯:象征自然力量的不同表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海惊涛卷玉缸”中的“玉缸”指代什么?
a) 海面清澈
b) 金属制品
c) 花瓶 -
“北山野烧展红幢”中的“红幢”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旗帜
b) 火光
c) 夕阳 -
山神与海伯在诗中代表什么?
a) 文人
b) 自然神灵
c) 战争
答案:
- a) 海面清澈
- b) 火光
- b) 自然神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 vs 《泊船瓜洲》 by 王安石: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