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时间: 2025-01-06 07:0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紫芝的《木兰花》原文如下:
语人曰相马失之肥,相士失之瘦,世亦岂可以是论人物乎!
戏作此词,为花衢狭客一笑嫦娥天上人谁识。
家在蓬山烟水隔。不应著意眼前人,便是登瀛当日客。
双眸炯炯秋波滴。也解人间青与白。
檀郎未摘月边枝,枉是不教花爱惜。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相马的标准是看其肥瘦,而相士的标准则是看其瘦弱,世间的事物岂能仅仅用这样的标准来论人物呢!我戏作此词,想要在花间小路上为客人一笑,谁又能识得天上嫦娥呢!
我的家在蓬山,烟水相隔,不应该过于关注眼前的人,正如当年登瀛的客人。
双眸炯炯如秋水般滴落,也能理解人间的青与白。
檀郎未曾摘取月边的花枝,白白让花儿浪费了爱惜的机会。
注释:
- 相马:指通过马的外形和状态来判断其优劣的技艺。
- 相士:指通过人的外貌和气质来判断其才能和品德的技艺。
- 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象征美丽和遥不可及。
- 蓬山:道教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高远的理想。
- 登瀛:指登上瀛洲,寓意追求超脱的境界。
- 檀郎:指美男子,可能暗指作者或理想中的情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青丘,宋代诗人,以词名世,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木兰花》是在一个对比和反思的语境中创作的,诗人试图通过对比来探讨人与事物的关系,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周紫芝的《木兰花》通过对比相马与相士的标准,引出对人物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一种超然的视角。诗中“世亦岂可以是论人物乎”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世俗标准的质疑,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被简单归类的复杂性。进一步地,诗人以“嫦娥”为引,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表面上似乎是在描绘一个美丽的情景,但实际却蕴含着对理想与实际生活的反思。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檀郎未摘月边枝”的意象,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传达了生命的短暂与珍惜美好事物的重要性。整首词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情感的细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语人曰相马失之肥,相士失之瘦:借用相马与相士来引入对人物评判标准的反思,指出世俗的标准往往片面。
- 世亦岂可以是论人物乎:强调人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准来评判。
- 戏作此词,为花衢狭客一笑:写作这首词的目的在于让路过的客人开怀一笑,带有戏谑意味。
- 嫦娥天上人谁识:嫦娥虽美丽,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她的内心?
- 家在蓬山烟水隔:表明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寓意高远。
- 双眸炯炯秋波滴:描绘眼神的灵动与深邃,象征着理解与感悟。
- 檀郎未摘月边枝:指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错失,表达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相马与相士,体现评判标准的多元。
- 拟人:通过“花爱惜”赋予花以情感,突显对美的珍惜。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个体独特性的关注,反映了在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中,人与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珍惜美好事物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嫦娥:象征着理想与美好,遥不可及。
- 蓬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秋波: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深邃而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木兰花》中的“嫦娥”象征什么? A. 理想与美好
B. 现实与平凡
C. 痛苦与挣扎
D. 财富与权力 -
“檀郎未摘月边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对生活的无奈与遗憾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世俗的反叛 -
“双眸炯炯秋波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周紫芝的《木兰花》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珍惜,但更多地展现了女性内心的细腻与情感的柔软,而周紫芝则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更为宽广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研究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