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子·晚天萧索》
时间: 2025-01-19 18:04: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声子·晚天萧索
作者: 柳永 〔宋代〕
晚天萧索,断篷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
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白话文翻译
在晚天的萧索中,船只的踪迹已断,兴致勃勃地划着兰舟向东游去。三吴的风景,姑苏的台榭,笼罩在初落的暮霭之中。夫差的旧国,香径已被荒丘淹没。繁华的地方,静悄无声,只听见麋鹿的呦呦鸣叫。想当年空有运筹帷幄之才,决战时图谋王位霸业,然而如今江山如画,云涛烟浪中,却是翻输范蠡的扁舟。回想前人的历史,唉,真是对当日风流的感慨。斜阳照落在茫茫的暮草上,尽成万古的遗愁。
注释
- 萧索:形容景色凄凉、孤寂。
- 断篷踪迹:指船只的踪迹已断,象征离去或失落。
- 兰棹:指用兰木制作的船桨,寓意轻盈雅致。
- 三吴:指吴地,包括今江苏、浙江一带。
- 夫差: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因其国家的衰落而感慨。
- 香径:指香气四溢的小路,原本繁华的景象。
- 麋鹿呦呦:形容荒无人烟,只有麋鹿的叫声。
- 范蠡:春秋时期的谋士,以帮助越国打败吴国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与风花雪月,风格婉约而细腻。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柳永晚年,正值其个人事业和人生的低谷,面临着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词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双声子·晚天萧索》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事沧桑的词作。开篇的“晚天萧索”便为整首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描绘了一个空旷的黄昏场景,船只已然消失,似乎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失落。接着,词人回忆起昔日繁华的三吴地区,曾经的美景如今已被荒丘取代,生动地表现了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词中“夫差旧国”一语,唤起了对历史故事的追忆,夫差的辉煌与败落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权力的短暂与无常。再者,词人提及“江山如画”,将自然风光与历史沧桑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最后的“尽成万古遗愁”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在此刻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焦虑。整首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天萧索:描绘出黄昏时分的孤寂感。
- 断篷踪迹:暗示船只已去,象征失落与孤独。
- 乘兴兰棹东游:表达出一种渴望与追求的心情。
- 三吴风景:引出对曾经繁华的怀念。
- 牢落暮霭初收:强调时间的推移与景色的改变。
- 夫差旧国:提及历史人物,暗含国家的兴亡。
- 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已逝,留下的是荒凉。
- 繁华处,悄无睹:即使曾经繁华,现在却无声无息。
- 惟闻麋鹿呦呦:自然的声音衬托出人事的寂寥。
-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对往昔的追忆与惋惜。
- 江山如画:赞美自然景色的同时反映历史的沧桑。
- 翻输范蠡扁舟:再现历史人物的无奈。
- 验前经旧史:回顾历史,感慨万千。
- 嗟漫哉当日风流:对往日风流的感慨与惋惜。
- 斜阳暮草茫茫:描绘出黄昏的景象,增添忧伤的气氛。
- 尽成万古遗愁:总结全篇,表达深切的忧愁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山如画”比喻美丽的自然景色。
- 拟人:将自然的声音拟人化,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词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文艺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黄昏的景象,表达对往日风华的追忆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天:象征人生的晚期,凋零与孤独。
- 兰棹:代表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夫差旧国:历史的兴衰,象征着权力的变迁。
- 麋鹿:自然的象征,暗示人事的荒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夫差”是哪个国家的国君?
- A. 齐国
- B. 吴国
- C. 越国
-
“江山如画”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历史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渴望
-
词中“斜阳暮草茫茫”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场景?
- A. 清晨
- B. 正午
- C. 黄昏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温庭筠的《更漏子·夜来幽梦忽还乡》
诗词对比:
- 柳永与李煜在诗词的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善于描绘离愁别绪,但柳永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思考,而李煜则更倾向于私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柳永词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