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沙溪项公苔湖居士》

时间: 2025-01-14 19:02:20

读书不成事,何恨老山林。

处世有容德,与人无诤心。

友于兄弟乐,惠彼里闾深。

细把丰碑读,怀贤泪满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沙溪项公苔湖居士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读书不成事,何恨老山林。
处世有容德,与人无诤心。
友于兄弟乐,惠彼里闾深。
细把丰碑读,怀贤泪满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业未成的惋惜,以及对人生哲理的体悟。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读书未能成就事业,但又何必怨恨身处的山林环境呢?在世间处事应当宽容待人,心中不应有争执。与兄弟朋友的欢乐是生活的乐趣,帮助邻里则是德行的体现。细细品味那些丰功伟业,感怀之情使得泪水浸湿了衣襟。

注释:

  • 读书不成事:指读书没有取得成功,未能实现理想或事业。
  • 老山林:借指隐居的环境,表达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有容德:指宽容大度的品德。
  • 惠彼里闾深:意指对邻里施以恩惠,表达出浓厚的乡里情谊。
  • 丰碑:指历史上伟人或有成就者的事迹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文德,号惭愧,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福建,晚年隐居于山林,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富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戴复古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能成就事业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与珍重。

诗歌鉴赏:

《挽沙溪项公苔湖居士》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人际关系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读书不成事,何恨老山林”直接点出诗人对读书未能成就的惋惜,但随即转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心态。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强调了处世的态度,提倡宽容与和谐,认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是人生的乐趣所在。这种观念在文学中常常被提及,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最后一句“细把丰碑读,怀贤泪满襟”则是对历史人物和伟大成就的追忆,表达了一种敬仰与感动,情感真挚而深沉。

整首诗在形式上也表现出对仗工整,意象鲜明,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也有对美好人际关系的珍视,最终升华到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认真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读书不成事:表达诗人对自己未能通过读书实现理想的自省。
  2. 何恨老山林:质疑对环境的怨恨,反而是对隐居生活的自我安慰。
  3. 处世有容德:强调在生活中要宽容大度,展现人品。
  4. 与人无诤心: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减少争执。
  5. 友于兄弟乐:指出与兄弟朋友的友好关系是生活的乐趣来源。
  6. 惠彼里闾深:提及对邻里的关怀,体现社会责任感。
  7. 细把丰碑读:细致地品味历史伟人的成就。
  8. 怀贤泪满襟:感怀于贤人的成就,情感充沛,流露出深深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读书不成事,何恨老山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居的生活与大自然相结合,隐喻心灵的宁静。
  • 夸张:用“泪满襟”夸大了对贤人的怀念之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读书未成事为起点,深入探讨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处世哲学,最终以对贤人的怀念作为情感的高潮,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林: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清净,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丰碑:象征伟大人物的成就,是诗人追忆与敬仰的对象。
  • :用以表达诗人对贤人的感怀之情,象征情感的真挚和深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读书未成有什么感慨?

    • A. 忍辱负重
    • B. 感到无奈和惋惜
    • C. 继续努力学习
  2. 诗中提到的“惠彼里闾”指的是?

    • A. 朋友
    • B. 邻里
    • C. 家庭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情感的流露?

    • A. 对自己失败的懊恼
    • B. 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
  • 《登高》杜甫:涉及对历史及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与人际关系之美,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