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不及登高抚景缺然诗寄同社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2:28: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不及登高抚景缺然诗寄同社 其一
作者: 区越 〔明代〕
山寺鸣钟客赋诗,
登高还忆去年时。
秋光渐满十分候,
野兴独无些子儿。
白酒似知供眺览,
黄花若为遣衰迟。
家童探报山中事,
亦说风流少故知。
白话文翻译:
在山寺里,钟声回荡,客人赋诗吟唱,
登高时又忆起去年今天的情景。
秋光渐渐充盈,已等待了十分的时光,
但是野兴却没有一点儿。
白酒似乎知道我想要眺望,
黄花是否为了送走衰老的时光而迟迟不凋谢?
家中的小童探听山中的事,
也说如今的风流少了旧日的知交。
注释:
- 山寺:指山中的寺庙,常作为写景抒情的场所。
- 鸣钟:寺庙中的钟声,常用作引发思考、启示的象征。
- 客赋诗:客人赋诗,表现作者在山寺中感受到的文人情怀。
- 秋光:秋天的光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白酒:酒在古诗中常与快乐、聚会联系在一起。
- 黄花:通常指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坚韧。
- 家童:家中的小侍童,代表着家庭的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区越,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作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赏秋的节日。诗人在这个时节却未能如愿登高,借此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寺的宁静和秋日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下孤独的感慨。开头的“山寺鸣钟”营造出一种平和的氛围,随着诗人的吟唱,似乎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安静的境界。然而“登高还忆去年时”一句,则引出了对往年重阳的追忆,增添了情感的深度。随着“秋光渐满十分候”,时间的流逝感愈发明显,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使秋天的景色更加生动。紧接着的“野兴独无些子儿”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强调了此时的“无兴”。最后几句,酒与花的意象交替出现,暗示着对生命和友谊的珍视,家童的探报则为全诗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使得诗人在孤独中依然感受到家中的温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节的心境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寺鸣钟客赋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山寺环境,钟声响起,客人吟诵诗歌,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氛围。
- 登高还忆去年时: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重阳节的登高活动,增添了一丝感伤。
- 秋光渐满十分候:时间的流逝,秋天的景色逐渐成熟,诗人似乎在等待某种变化。
- 野兴独无些子儿: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感,尽管外界的秋色美丽,内心却感到无趣。
- 白酒似知供眺览:酒似乎理解诗人的情感,成为抒发情感的媒介。
- 黄花若为遣衰迟:黄花(菊花)象征长寿,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
- 家童探报山中事:家中的小童为诗人带来消息,暗示着生活的点滴。
- 亦说风流少故知:表达了对昔日知交的怀念,风流的情谊似乎已经不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酒比作知情者,增添了诗意。
- 对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白酒与黄花以人性特征,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孤独与思念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山寺:隐喻着安宁和思考的空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反思。
- 秋光:代表着生命的阶段与季节的变迁。
- 白酒、黄花:分别象征着人际交往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寺鸣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宁静的氛围
- B) 忧伤的情感
- C) 对友人的怀念
- D) 对自然的采风
-
“白酒似知供眺览”中“白酒”象征着什么?
- A) 历史
- B) 友情
- C) 快乐与抒情
- D) 悲伤
答案:
- A) 宁静的氛围
- C) 快乐与抒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以登高为题材,表达了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慨,情感更加激昂。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节日的思念为主题,更多的是对亲情的寄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区越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