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推篷纳山色,愁坐对黄昏。
雨过天无翳,舟行水有痕。
钟声来远寺,犬吠隔烟村。
柳下渔人屋,收罾早闭门。
白话文翻译:
推开帆篷,迎接山色,愁苦地坐在黄昏面前。
雨过天晴无云,船行在水面留下一道痕迹。
钟声从远处的寺庙传来,犬吠声隔着烟雾缭绕的村庄。
柳树下渔人的小屋,已收起渔网早早关上了门。
注释:
- 推篷:指推开帆篷,迎接外面的景色。
- 纳:接纳,迎接。
- 愁坐:愁苦地坐着。
- 黄昏:夕阳西下的时刻,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与忧愁。
- 无翳:没有云翳,天空晴朗。
- 水有痕:船行过后,水面上留下的痕迹。
- 远寺:远处的寺庙。
- 隔烟村:村庄被烟雾隔开,隐约可见。
- 收罾:收起渔网,准备结束一天的捕鱼。
- 闭门:关上门,结束一天的劳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钟声”和“犬吠”可以引申为一种乡村的宁静与生活的气息,钟声常常是寺庙的象征,代表着宗教与心灵的寄托;犬吠则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体现,表现出一种家乡的亲切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仲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情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桐江舟中》创作于一个黄昏时分,作者在舟中,面对自然景色,心中涌起愁绪。此时正值雨后,环境的变化引发了诗人的思索和情感的流露。
诗歌鉴赏:
《桐江舟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愁绪的诗作,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在舟中,面对山色与水面,心中涌起一阵愁苦。诗的开头“推篷纳山色”展现了诗人推开帆篷,迎接眼前美景的画面,这一动作既是对自然的亲近,也是对心灵的释放。然而,在美景之下,诗人却是“愁坐”,显现出一种内心的孤寂与忧愁,仿佛在黄昏的光影中,所有的美好都被愁苦所替代。
接下来的“雨过天无翳,舟行水有痕”,描绘了雨后晴朗的天空以及船在水面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诗人在此时此刻的感受,似乎是在提醒我们,生活中虽有晴空万里,但内心的愁苦却依然存在。
“钟声来远寺,犬吠隔烟村”,这一句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有机结合,钟声与犬吠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画面。而最后一句“柳下渔人屋,收罾早闭门”,则将诗的情绪推向高潮,渔人早早收网闭门,似乎是对生活的一种告别,暗示着黄昏的结束与生活的沉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孤寂,通过对环境的细腻刻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情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推篷纳山色:诗人推开帆篷,欣赏眼前的山色,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愁坐对黄昏:黄昏的景象使诗人感到愁苦,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心中的孤独。
- 雨过天无翳:雨后晴朗的天空,象征着内心的某种期盼与希望。
- 舟行水有痕:船在水中行驶,留下一道痕迹,体现了生命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
- 钟声来远寺:远处寺庙的钟声,象征着信仰与心灵的寄托。
- 犬吠隔烟村:犬吠声传来,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气息。
- 柳下渔人屋:柳树下的渔人小屋,展现出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
- 收罾早闭门:渔人收网后回家,暗示着生活的结束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推篷纳山色,愁坐对黄昏”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句式。
- 意象:如“柳下”、“渔人屋”寓意着恬静与归属。
- 象征:钟声和犬吠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人情的温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流露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同时在自然美中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象征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
- 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钟声:象征信仰与内心的寄托。
- 犬吠:表现乡村的亲切感与生活气息。
- 渔人:象征辛勤劳作与生活的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推篷纳山色”意为: A. 推开窗户
B. 推开帆篷迎接山色
C. 站在山上
答案:B -
“黄昏”在诗中象征: A. 新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C. 美好的时光
答案:B -
诗中“犬吠”代表: A. 乡村的宁静
B. 离别的忧伤
C. 心灵的寄托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在黄昏之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与忧伤。
- 李白《静夜思》:在月光下思念故乡,与胡仲弓的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出一种对家乡的深切回忆。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如何在相似的情境下,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