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纳溪怀眉山何筠登》
时间: 2025-01-06 05:1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纳溪怀眉山何筠登
作者: 胡薇元 〔清代〕
椎髻鸿妻,蓬头霸子。全家都上湘船尾。
眠云石畔乳岩青,少彭峰下炊烟紫。
系马斜阳,浴沤逝水。山城斗大排疏齿。
风流何逊晚来无,陇头消息春归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静谧而优美的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一个家庭乘船而行的场景,妻子披着蓬松的头发,丈夫则是衣衫朴素。全家人都在湘江的船尾,享受着宁静的旅程。诗人描绘了山石间的青翠乳岩与远处炊烟袅袅的彭峰,展现出一幅恬静的乡村生活图景。最后,诗人借助斜阳和流水,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感叹春天的归来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注释:
- 椎髻:一种古代女性的发型,意为将头发盘成髻。
- 鸿妻:指的是大雁的妻子,象征着温柔与美好。
- 蓬头霸子:形容头发蓬乱的粗犷男子。
- 湘船尾:指的是在湘江上行驶的船只。
- 眠云石畔乳岩青:描述水边的青翠石头与云层的意象。
- 炊烟紫:形容傍晚时分,炊烟在紫色的天空中缭绕。
- 系马斜阳:指的是黄昏时分,马被系在斜阳下的情景。
- 浴沤逝水:形容水面波光粼粼,像是在沐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薇元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写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作者游历眉山时,表达了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游览时,受到自然美景的触动,写下了这首抒情的词作。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生活场景。开篇以“椎髻鸿妻,蓬头霸子”两句引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描绘出一幅家庭和谐的画面,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接下来,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从“眠云石畔乳岩青”到“少彭峰下炊烟紫”,层层递进,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宁静与美好。
“系马斜阳,浴沤逝水”两句更是将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最后一句“风流何逊晚来无,陇头消息春归矣”则总结了整首词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归来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词调子轻快,意象丰富,语言清新,充分体现了清代诗词的独特魅力,传递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椎髻鸿妻,蓬头霸子:描绘家庭成员的形象,展现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 全家都上湘船尾:暗示家庭团聚与和睦,表现出一种温情的氛围。
- 眠云石畔乳岩青:描绘自然的美,展现水与石的和谐美。
- 少彭峰下炊烟紫:描绘傍晚的宁静,炊烟袅袅,增添了生活气息。
- 系马斜阳,浴沤逝水:表达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山城斗大排疏齿:描绘山城的壮观,表现出一种宏伟与细腻的结合。
- 风流何逊晚来无,陇头消息春归矣:总结全诗,寄托对春天归来的期待与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浴沤逝水”,形象地描绘出水面波光的美丽。
- 拟人:炊烟被形容为“紫”,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眠云石畔”和“少彭峰下”,结构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家庭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妻:象征美好与柔和。
- 蓬头霸子:代表粗犷与自然的生活状态。
- 湘船:象征自由与流动。
- 炊烟:象征温暖与生活的气息。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椎髻鸿妻”描绘的是哪个角色?
- A. 妻子
- B. 丈夫
- C. 小孩
-
诗中提到的“炊烟紫”主要描绘了什么时间段?
- A. 早晨
- B. 正午
- C. 傍晚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生活的感慨
- B. 对战争的描绘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A. 妻子
- C. 傍晚
- A. 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李清照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诗词对比:
- 《踏莎行》与《青玉案》:两首词都展现了自然美,但《踏莎行》更侧重于家庭与自然的和谐,而《青玉案》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珍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创作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