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兴宗》

时间: 2025-01-04 08:56:47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

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

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崔兴宗
王维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
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
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惆怅。诗中提到亲人都远在他乡,朋友也逐渐稀少,感到孤单与无奈。即便国君没有向西方顾盼,诗人却因游宦生涯的结束而不得不东归故乡。遥远的边塞,山河清晰无比,长天上云树也显得微小。在菊花盛开的节日里,希望能在洛阳的门前再见到朋友。

注释

  1. 已恨亲皆远:已然感到亲人都远离我。
  2. 谁怜友复稀:又有谁来怜惜我这孤独的友人呢?
  3. 君王未西顾:国君尚未向西方回眸。
  4. 游宦尽东归:游历官场的生涯已尽,决定东归故乡。
  5. 塞迥山河净:边塞遥远,山河清晰。
  6. 天长云树微:天空悠远,云和树显得渺小。
  7. 方同菊花节: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
  8. 相待洛阳扉:希望能在洛阳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号简易,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世称“诗佛”。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禅宗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盛唐时期,正当社会繁荣、文化兴盛之时。诗人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游宦生活后,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疏远和孤独,因此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崔兴宗》是王维在送别朋友时写下的一首诗。开篇就表露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友谊的珍惜,展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的句子,传达了孤独和失落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对国家政事的无奈与失落,尽管国君未曾关注西方的动荡,游宦生涯却已结束,诗人不得不选择回归故乡。这一段既体现了政治的冷漠,也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无常。

最后两句以清新的自然意象收尾,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宁静,暗示诗人在孤独中仍然保有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菊花节的提及,既是对友情的期盼,也象征着希望与团聚。整首诗流露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恨亲皆远:诗人感叹亲人都在远方,心中充满了惆怅。
  2. 谁怜友复稀:友人也渐渐疏远,令人感到更加孤独。
  3. 君王未西顾:国君未曾顾及西方的局势,隐含对政治的无奈。
  4. 游宦尽东归:游历的生涯结束,诗人选择回归故乡。
  5. 塞迥山河净:边塞的景色清晰明了,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6. 天长云树微:长空中的云和树显得渺小,渲染了孤独感。
  7. 方同菊花节:在菊花盛开的节日里,意在表达对重逢的期待。
  8. 相待洛阳扉:希望在洛阳的门前再度相见,传达了友谊的珍贵。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通过对比展现孤独的情感;“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感慨,表现了王维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亲人,代表着温暖与依靠。
  2. :朋友,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珍贵。
  3. 君王:代表权力与政治,隐喻对社会局势的关注。
  4. :边塞,象征着辽阔与孤独。
  5. 菊花:象征着重逢与希望,传统上与友谊相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王未西顾”是指什么?

    • A. 君王对西方的漠视
    • B. 君王即将出征西方
    • C. 君王在西方巡视
    • D. 君王已去世
  2. “已恨亲皆远”的意思是:

    • A. 对亲人的感情深厚
    • B. 对亲人离去感到恨
    • C. 亲人在身边
    • D. 亲人都在远方
  3. 诗中提到的“菊花节”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结束
    • B. 友谊的期盼
    • C. 孤独的感受
    • D. 政治的斗争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与李白的送别诗都展现了对友谊的珍惜,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意象与内心感受,而李白则更偏向豪放与气势。王维的细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各自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