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时间: 2025-01-19 16:42:56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白话文翻译:

吹响号角使行人觉醒,喧闹声中行人纷纷起身。
哀伤的乐器声和马匹的嘶鸣交织,众人争相渡过黄河水。
黄昏时分,沙漠边际,战斗的声音在烟尘之中回荡。
所有的战功都系挂在名将的颈项上,回到朝廷向天子报喜。

注释:

  • 吹角:吹响号角,表示出征或集合的信号。
  • 喧喧:形容声音嘈杂,纷乱的样子。
  • :一种乐器,通常用来传达悲伤的情感。
  • 马嘶乱:马匹在惊恐中嘶鸣,表现出战场的混乱。
  • 争渡:争相渡过,表现出急迫的情绪。
  • 黄河水:黄河,象征着战场的险恶和阻碍。
  • 战声烟尘里:战斗的声音和烟尘弥漫的场景,描绘出战争的惨烈。
  • 尽系名王颈:所有的荣誉和战功都与名将相关,暗示他们的责任与荣耀。
  • 报天子:向皇帝报告战功,表明忠诚和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简斋,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和人生,具有深厚的哲理和浓厚的情感,常常融汇诗与画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维的军事经历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战事频繁的现实。王维身为边疆的将领,亲历战乱,因此作品中流露出对战斗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是一首反映边疆战事的古诗,王维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士兵在战斗中的紧张与悲壮。开篇的“吹角动行人”即刻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号角声不仅唤起了行人的警觉,也象征着战争即将来临的紧迫感。接下来的描写中,笳声与马嘶交织,展现了战争的混乱与凶险,似乎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战争的悲惨。

诗中“争渡黄河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士兵们争相渡河的场景,表现出面对战争的紧迫与恐惧。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梦想与悲剧,在此处则象征着对生死的考验与抉择。

最后两句“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则将个人的荣誉与国家的使命结合在一起,透露出战士对皇帝的忠诚与责任感,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背负的沉重。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士兵的悲壮情怀,体现了王维深厚的写作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吹角动行人:号角声响起,行人受到惊动,暗示着即将出征。
    2. 喧喧行人起:周围的人开始骚动,形成一片混乱的景象。
    3. 笳悲马嘶乱:乐器声中夹杂着马匹的嘶鸣,表现出战场的悲凉。
    4. 争渡黄河水:士兵们急切地渡过黄河,象征着战斗的紧迫性。
    5. 日暮沙漠陲:黄昏时分,沙漠边际,展示出战斗的艰难与孤寂。
    6. 战声烟尘里:战斗的声音与烟尘交融,描绘出激烈的战斗场景。
    7. 尽系名王颈:所有的战功都与名将紧密相连,体现出责任与荣耀。
    8. 归来报天子:士兵们归来后向皇帝报告战功,展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吹角动行人”和“喧喧行人起”。
    • 拟人:马嘶声和乐器声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意象:黄河、沙漠、战争等意象的运用,突出了诗的主题和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战争展开,表现出士兵的紧迫感、悲壮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吹角:象征战争的召唤,预示着出征的开始。
  • 黄河:不仅是地理象征,更是生命与死亡的界限。
  • 沙漠:象征着战斗的艰难与孤寂,体现出士兵的困境。
  • 烟尘:战斗的结果与后果,暗示了战争的惨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2. “争渡黄河水”中“渡”字的意思是?
    A. 渡过
    B. 阻挡
    C. 逃避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表现什么?
    A. 和平
    B. 战争与忠诚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与杜甫的《兵车行》都以战争为主题,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士兵个人的情感与挣扎,而杜甫则关注战争对社会的影响与百姓的苦难。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视角和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