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4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
作者: 王维
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
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
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
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
女史悲彤管,夫人罢锦轩。
卜茔占二室,行哭度千门。
秋日光能淡,寒川波自翻。
一朝成万古,松柏暗平原。
白话文翻译:
首首挽诗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哀痛。第一首中的“束带将朝日”意为清晨时分,带着朝气,寓意对未来的希望。“鸣环映牖辰”描绘了窗外的晨光。接着诗人提到能谏明君的贤人,体现出对人才的敬重与追思。随后的“遗挂空留壁”表达出对逝者的遗憾,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最后一句提到春天的柳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第二首则更为沉重,描绘了女史(即女官)因丧失而哀伤的情景。“夫人罢锦轩”表明她已停止了平日的忙碌生活。接着提到“卜茔占二室”,表示对逝者安葬之地的选择,充满了对生死的思考。最后两句则以秋日的淡光和寒川翻涌的波浪,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凄凉,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注释:
- 束带: 古代士人上朝时束起衣带,象征着朝气。
- 鸣环: 形容佩戴的耳环发出声响,带来生气的意象。
- 谏明主: 指能够劝谏明智的君主,体现对政治贤能的敬仰。
- 金蚕: 可能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或可贵的人才。
- 女史: 指女官,专责处理宫中事务。
- 卜茔: 指占卜选择墓地,涉及生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简居,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融情于景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王维的生活经历与时代背景,使他在诗歌中常流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是王维为友人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逝世者的深切怀念与惋惜。诗中通过描绘生活的细节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对生命的理解与对逝者的追悼。
诗歌鉴赏:
王维的《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表现了对逝者的哀思。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对仗工整,情感上却是深切且真挚的。第一首通过晨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展现了对逝者生前智慧与才华的追忆。
诗中“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一句,给予读者一种对贤能的敬仰,也反映出王维对社会理想的向往。遗憾的是,生者与逝者之间的隔阂,诗人用“遗挂空留壁”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惋惜,传达出无尽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则在情感上更为沉重,女史的悲痛与对生活的停滞形成鲜明对比,“卜茔占二室”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更引发了对生死的沉思。末尾的“松柏暗平原”则以苍劲的松柏象征着永恒与不朽,令人反思生命的意义。
王维的挽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人生、友情和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束带将朝日: 清晨,带着整齐的衣带,象征着新的开始。
- 鸣环映牖辰: 耳环发出的声音与窗外的晨光相映,渲染出生机勃勃的画面。
- 能令谏明主: 能够劝谏明智的君主,表现对贤能之士的敬仰。
- 相劝识贤人: 希望能够识别和重用贤人,体现对人才的渴望与珍视。
- 遗挂空留壁: 逝者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 回文日覆尘: 日复一日,尘埃落满,象征着光阴流逝,生命的无常。
- 金蚕将画柳: 画中的金蚕与柳树,象征着美好的生命与希望。
- 何处更知春: 何处再能感知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生机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次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金蚕将画柳”用金蚕比喻珍贵的生命。
- 拟人: “秋日光能淡”赋予秋日以情感,表达时间和生命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哀悼为主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慨。王维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日: 新的开始,象征着希望。
- 鸣环: 生活的细节,展现生机。
- 贤人: 象征智慧与才华。
- 金蚕: 美好与珍贵的象征。
- 松柏: 永恒与不朽,象征生命的延续。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为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支撑,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与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维的《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生命的无常与哀悼
C. 自然的美景 -
诗中“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表达了什么? A. 对逝者的惋惜
B. 对贤能的敬仰与重视
C. 对人生的感慨 -
“松柏暗平原”中松柏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脆弱
B. 永恒与不朽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
- 《静夜思》:李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对比:
王维与李白的挽诗风格不同,王维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气势。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位诗人的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