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朱方李道人
黄庭坚
观骨横穿寿门过,
年比数珠剩三颗。
横吹铁笛如怒雷,
国初旧人惟有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士的形象,似乎在传达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感慨。看那骨架穿过长寿的门,时间的流逝让我只剩下三颗珠子。横吹的铁笛声如同愤怒的雷声,国家建立之初的旧人中,唯有我仍然存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观骨:形容道士的姿态或气质,可能隐喻身体的虚幻。
- 寿门:象征长寿的门户,暗指时间的流逝。
- 数珠:暗指生命的时间,珠子代表着岁月的每一刻。
- 横吹铁笛:可能指道士的乐器,象征着传递思想或情感的方式。
- 国初旧人:指的是国家建立初期的旧人,表达诗人对历史和个人经历的反思。
典故解析:
- 寿门:在道教文化中,长寿是修道的重要追求,常常与道士的修炼和境界相关。
- 铁笛:在古代,笛子常用作表达情感的乐器,可能代表道士的孤独和对世事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推崇“诗中有书”的风格,诗歌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黄庭坚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生命、时间和个人经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教思想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先通过“观骨横穿寿门过”,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思考,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接着“年比数珠剩三颗”,用珠子比喻时光流逝,显示出诗人对自身老去的无奈和感慨。最后一句“国初旧人惟有我”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坚持。
诗中的意象鲜明且富有深意,既表现了对个体生命的感慨,也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思索。黄庭坚用“铁笛如怒雷”的比喻,不仅描绘了声音的震撼,也传达出他内心的激荡与不安。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观骨横穿寿门过:描绘了道士的形象,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年比数珠剩三颗:通过珠子的比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横吹铁笛如怒雷:用强烈的声音来强调内心的激荡与孤独。
- 国初旧人惟有我:历史的沉淀中,诗人感受到的孤独与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怒雷”来形容笛声,表现情感的激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的沉思和历史的回望,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突显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位置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骨: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 珠:代表时间的流逝,每一颗珠子都象征着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 铁笛:象征着表达与传达,代表道士的内心世界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观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道士的赞美
b) 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c) 对历史的追忆 -
“年比数珠剩三颗”中的珠子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时间
c) 朋友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坚持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赠朱方李道人》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个体的孤独感,而后者则强调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两者都通过精炼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思考与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