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时间: 2025-01-07 21:50: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月》 ——张炎
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萧飒。中仙有词雅丽,平野作晋雪图,亦清逸可观。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翦取一半烟水。
白话文翻译
王中仙在溪上荡舟,天空水面寒冷,古老的意境显得萧瑟。王中仙的词句优雅华丽,平野就像是一幅晋代的雪景图,清新而宜人。我述说这种曲调,正如白石的《念奴娇》中的意境。舟行舟停,仿佛将整个天地都收入了篷窗之内。星星点点的白鸥在空中飞舞,几笔描绘出秋天的横塘。岸边波浪拍打,篱笆根部的树叶轻轻摇曳,乡间小路通向市集。微风袭来,湿透的衣衫仿佛是空中的翠色。叹息敲打雪门的荒凉,争着下棋的凉亭显得冷清,苦竹在山中发出鬼魅的鸣叫。即使如今仍然能感受到晋代的风雅,却再没有如此清闲的游玩情趣。落日映照着沙滩,远天的云彩轻淡,芦花外的影子摇曳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归去,剪取一半的烟水?
注释
- 王中仙:王中仙是《黄粱梦》中人物,寓意理想与梦境。
- 古意萧飒:古老的意境显得凄凉。
- 晋雪图:指代晋代的画作,象征清雅。
- 白石:指的是南宋词人白居易。
- 念奴娇:白居易的一首词,表达怀古之情。
- 疏风迎面:形容微风拂面,带来清凉。
- 苦竹鸣山鬼:形容竹林中的声音如同鬼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允恭,号白石,南宋词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湘月》创作于张炎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微之时,诗人寄情于山水,抒发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湘月》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王中仙的舟行,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思念。诗中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白鸥”、“横塘秋意”、“落日沙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澈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此外,诗人通过对比抒发了对晋代风雅生活的怀念,尤其是最后几句“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更是将对昔日风光的追忆与现实的失落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惋惜。整体上,这首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王中仙曳舟溪上:描绘王中仙在溪水中划船的情景,开篇即引人入胜。
- 天空水寒,古意萧飒:以寒冷的水面和古旧的意境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中仙有词雅丽:王中仙的词句富有雅致,暗示他才情出众。
- 平野作晋雪图,亦清逸可观:将自然景色比作晋代的雪景,表现其清雅之美。
- 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暗指白居易的作品,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内涵。
- 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喻示诗人心中对天地的包容与吸纳。
- 星散白鸥三四点:描绘夜空中几只白鸥,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
- 数笔横塘秋意:通过简单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意境。
- 岸觜冲波,篱根受叶:细致描写自然景象,表现诗人的观察力。
- 野径通村市: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乡村的生机。
- 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湿润。
- 堪叹敲雪门荒:感叹现实的无趣与荒凉。
- 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描绘生活的冷清与孤独。
- 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表达对昔日清游生活的怀念。
- 落日沙黄,远天云淡:描绘自然的美好,给人以宁静感。
- 弄影芦花外:展现芦花摇曳的生动场景。
- 几时归去,翦取一半烟水: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古代名画,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添了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描绘王中仙的舟行,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清游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中仙:象征理想与追求。
- 白鸥:象征自由与灵动。
- 秋意:代表时光的流逝与成熟。
- 落日:象征人生的短暂与美好。
- 芦花:象征自然的纯真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中仙曳舟的地点是? A. 湖边
B. 溪上
C. 河岸
D. 海边 -
诗中提到的“晋雪图”象征着什么? A. 英勇
B. 清雅
C. 忧伤
D. 富贵 -
诗人对昔日生活的态度是? A. 享受
B. 怀念
C. 无所谓
D. 反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张炎 vs. 白居易:张炎的《湘月》与白居易的《念奴娇》都表达了对古代风雅生活的怀念,但张炎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白居易则更注重历史的回忆和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炎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