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时间: 2025-01-07 21:44:37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

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

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

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作者: 张炎 〔宋代〕

爱吾庐傍湖千顷,
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
花影倒窥天镜。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
隔柳横孤艇。
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
都无人见,
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
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
一笑原非捷径。
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
跨鹤天风冷。
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
光摇半壁,
月在万松顶。

白话文翻译

我爱我的小屋,依傍着千顷湖水,
一片苍茫,清澈而润泽。
在晴朗的天气里,暖风中翠色融融,
花影倒映在如镜的湖水中。
沙滩遥远而迥然。
看那野水波光粼粼,
柳树间隔着一只孤舟。
水边的鸥鸟尚在沉睡。
在这莼乡之地,
几乎无人可见,
春天的斜阳照射,渐渐沉入夜色。
我还在重温。
岂料山中如同秦晋,
桃源的景致如今已难以辨认。
林间的路便是长生之道,
一笑之间,原来并非捷径。
夜深人静。
待我散发吹箫,
跨上白鹤迎接清风的凉意。
我在高处饮露,
正当碧空清尘,
光影摇曳在半壁之上,
月亮高悬于万松之顶。

注释

  • :小屋或草屋。
  • 千顷:形容湖面宽广,面积极大。
  • 晴岚:晴天的雾气,指清新的气候。
  • 莼乡:指莼菜生长的地方,象征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桃源:源自《桃花源记》,指理想的隐居之地。
  • 长生路:隐喻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
  • 散发:指头发散开,通常形容闲适的状态。
  • :象征长寿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希孟,号宛丘,出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山水的热爱而著称,常常在诗词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写于诗人隐居于山水之间之时,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在当时社会动荡、士人纷纷追求名利的背景下,诗人选择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反映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生活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湖边的宁静与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爱吾庐傍湖千顷”,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环境的热爱,湖水与小屋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接下来的“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则以晴朗的天气和花影的倒映,勾勒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自然气息。

诗中不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尤其是在对“眠鸥未醒”的描写中,诗人不仅表现了自然的静谧,也暗示了人们在喧嚣中的无知与沉睡。

后半部分,“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诗人感慨理想中的桃源已难以辨认,暗示着对现实的反思与无奈。同时,“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则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长生之路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容易。

整首诗充满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尘嚣的超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情与哲思,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让人心向往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爱吾庐傍湖千顷:表达对居所的热爱,强调其与湖水的亲密关系。
  2. 苍茫一片清润:描绘湖面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3. 晴岚暖翠融融处:描绘了晴朗天气下的温暖景象,显得生机勃勃。
  4. 花影倒窥天镜:花影在水中倒映,形成如镜子的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5. 沙浦迥:描绘远处沙滩的景象,增强空间感。
  6. 看野水涵波:观察自然,表现诗人对环境的敏感。
  7. 隔柳横孤艇:柳树和孤舟的意象,增添了诗的意境。
  8. 眠鸥未醒:传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9.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对莼乡的向往,反映出孤独感。
  10. 斜照起春暝:春日斜阳,日落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11. 还重省:反思过去的生活。
  12.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13. 林间即是长生路:隐喻追求长生之路的艰难。
  14. 一笑原非捷径:感叹人生的道路并非如意。
  15. 深更静:夜深人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16. 待散发吹箫:期待着悠闲的时光。
  17. 跨鹤天风冷:想象跨鹤而行,迎接清风的意境。
  18. 凭高露饮:在高处饮露,象征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19. 正碧落尘空:描绘清澈的天空与空灵的境界。
  20. 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画面最后的意境,月光洒落,松树高耸,令人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镜”比喻湖水的平静。
  • 拟人:如“眠鸥”赋予鸟类人的情感。
  • 对仗:如“深更静,待散发吹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广阔,代表心灵的归宿。
  • 花影:象征美好与短暂。
  • 孤艇:象征孤独与自由,反映隐居生活的状态。
  • :象征高洁与理想,常与清静、超脱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莼乡”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诗人的家乡
    • B. 莼菜生长的地方
    • C. 远方的桃源
    • D. 山中的隐居地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岂料山中____,桃源今度难认”。

  3. 判断题:诗人对隐居生活持积极态度。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1. B
  2. 秦晋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经典作品,描绘理想的隐居生活。
  • 《山中问答》:王维的诗作,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炎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但张炎的作品更细腻,陶渊明则更直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着重描述理想境界,而张炎则在现实与理想的交错中反思人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张炎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诗歌的详细分析与背景资料。

相关诗句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下一句是什么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上一句是什么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下一句是什么

沙浦迥。上一句是什么

沙浦迥。下一句是什么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上一句是什么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下一句是什么

眠鸥未醒。上一句是什么

眠鸥未醒。下一句是什么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上一句是什么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下一句是什么

还重省。上一句是什么

还重省。下一句是什么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上一句是什么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下一句是什么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上一句是什么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下一句是什么

深更静。上一句是什么

爱吾庐、傍湖千顷,下一句是什么

苍茫一片清润。上一句是什么

苍茫一片清润。下一句是什么

晴岚暖翠融融处,上一句是什么

晴岚暖翠融融处,下一句是什么

花影倒窥天镜。上一句是什么

花影倒窥天镜。下一句是什么

沙浦迥。上一句是什么

沙浦迥。下一句是什么

看野水涵波,上一句是什么

看野水涵波,下一句是什么

隔柳横孤艇。上一句是什么

隔柳横孤艇。下一句是什么

眠鸥未醒。上一句是什么

眠鸥未醒。下一句是什么

甚占得莼乡,上一句是什么

甚占得莼乡,下一句是什么

都无人见,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