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鸡》

时间: 2025-01-04 06:56:02

绛帻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

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惭杀更。

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

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鸡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绛帻昂然韵节清,
不因风雪废长鸣。
初闻烟岫犹衔月,
久听山城惭杀更。
惊起征夫茅店梦,
唤回老将玉关情。
年来无复中宵舞,
自笑功名一念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红色的头巾高高昂起,音调清晰动听,
并不因风雪而停止长鸣。
初听时,仿佛在烟雾缭绕的山岫中衔着明月,
久听后,山城的余音让人感到惭愧。
惊醒了征夫在茅店中的梦,
唤回了老将心中对玉关的情怀。
这些年来再也没有在午夜的舞会上翩翩起舞,
我自嘲功名只是一念之间,轻易而已。

注释

  • 绛帻:深红色的头巾,象征高贵或威严。
  • 昂然:高昂,自信的样子。
  • 韵节:指声音的节奏与韵律。
  • 长鸣:长时间鸣叫,形容鸡鸣声。
  • 烟岫:烟雾缭绕的山峰。
  • 山城:指城镇,通常位于山中。
  • 征夫:出征的士人。
  • 茅店:用茅草搭建的简陋小店。
  • 玉关:古代边关名,象征着战场和离别。
  • 功名:指名声与地位。

典故解析

“玉关”在古代多指边防重镇,历史上出现过多次,象征着战争与离愁。诗中提到的“惊起征夫茅店梦”,反映出征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士元,号景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律诗与词,作品多表现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对鸡鸣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功名的轻视。鸡鸣象征着清晨与新生,亦暗示着对于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晓鸡》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诗。诗的开头,刘克庄通过描绘鸡鸣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清新、昂扬的气韵。鸡鸣声不因风雪而停止,象征着坚定不移的精神,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对“烟岫”和“山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反映出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的交融。

中间部分提到惊醒征夫的梦,唤起了老将对战场的怀念,展现了征战生活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自嘲功名轻易,表现出对世俗成就的淡然,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智慧。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过往的追忆,更有对未来的思考,透过鸡鸣声,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绛帻昂然韵节清:描绘鸡鸣的清晰和响亮,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不因风雪废长鸣:强调鸡鸣的坚持不懈,寓意着不屈的精神。
  3. 初闻烟岫犹衔月:初听鸡鸣时意象如月,诗意盎然。
  4. 久听山城惭杀更:久听后却感到自愧不如,反映内心的挣扎。
  5. 惊起征夫茅店梦:征人被惊醒,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6. 唤回老将玉关情:老将对战场的情感,体现出对历史的追忆。
  7. 年来无复中宵舞:表达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与感叹。
  8. 自笑功名一念轻:对功名的轻视,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鸡鸣与人生的坚持相结合,寓意深刻。
  • 拟人:赋予鸡鸣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体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功名的淡然,展现了诗人追求高尚精神的愿望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鸣:象征清晨与希望,代表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 烟岫:代表自然的美,营造出朦胧而迷人的意境。
  • 征夫: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奋斗的人,反映出离愁别绪。
  • 玉关:暗示战争与豪情,体现出对国家的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绛帻”指的是什么颜色的头巾?
    A. 蓝色
    B. 红色
    C. 绿色
    D. 黑色

  2. 诗中提到的“烟岫”意指什么?
    A. 烟雾缭绕的山峰
    B. 冒烟的城市
    C. 河流的波浪
    D. 沙漠的景象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
  • 陶渊明《饮酒》:描绘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对功名的超然。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刘克庄:杜甫的诗多关注国家社会,情感厚重;刘克庄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思考,风格相对清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