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月十日至外祖尚书家
古树暗朱门,空阶篆藓痕。
昔容万间屋,今止数家村。
泉少池因废,田荒廪尚存。
遗书零落尽,身愧史迁孙。
白话文翻译
腊月十日,我来到外祖父的尚书家。古老的树木遮蔽了朱红色的大门,空荡荡的台阶上满是青苔的痕迹。昔日容纳万间房屋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几户村庄。泉水少了,池塘因而荒废,田地也荒芜,只有仓库里的粮食尚存。遗留下来的书籍已经零落不堪,我感到愧疚,仿佛不如史迁的孙子。
注释
- 腊月:农历十二月。
- 朱门:红色的门,古代士大夫人家的象征。
- 篆藓痕:篆字的青苔痕迹,指岁月的痕迹。
- 昔容万间屋:曾经有许多房屋。
- 今止数家村:如今只剩下几户人家。
- 泉少池因废:泉水变少,池塘因而荒废。
- 田荒廪尚存:田地荒芜,只有仓库里的粮食还在。
- 遗书零落尽:留下的书籍已经散落不堪。
- 身愧史迁孙:感到愧疚,仿佛不如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孙子。
典故解析
- 史迁:指司马迁,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因其《史记》而被后人尊敬。他的孝子,司马谈,因父亲名声而受到重视,诗中提到“身愧史迁孙”表达诗人对自己传承文化的惭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天章,晚号高节道人,南宋诗人、词人,政治家。刘克庄的诗歌风格豪放,常以历史、社会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腊月,正值寒冬,诗人到外祖家探亲,目睹了曾经繁华的家族衰落,感慨时光流逝。诗中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以腊月的寒冷季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外祖家所见的景象,表达了对衰落家族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开头的“古树暗朱门”生动地描绘了曾经辉煌的家族,现在却显得暗淡无光。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化,从“昔容万间屋”到“今止数家村”,一语道出了家族的衰落与孤寂。
诗中“泉少池因废,田荒廪尚存”更是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泉水不再汩汩流淌,池塘被荒废,田地也失去了生机,唯有仓库的粮食尚存,似乎象征着物质的丰盈却掩盖不了精神的荒凉。
最后一句“身愧史迁孙”更是将个人的惭愧之情推向高潮,诗人感到自愧不如历史的传承者,流露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惋惜。这种情感的深沉与真挚,让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丝反思的力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树暗朱门:古老的树木遮挡了红色的大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家族的衰败。
- 空阶篆藓痕:空荡荡的台阶上满是青苔的痕迹,表现出荒废与无人打理的状态。
- 昔容万间屋:曾经这里有万间屋,显示出往日的繁华。
- 今止数家村:如今只剩下几户人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繁华已逝的感慨。
- 泉少池因废:泉水变少,池塘荒废,象征着生机的缺失。
- 田荒廪尚存:田地荒芜,只有仓库里的粮食尚存,反映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 遗书零落尽:留下的书籍散落不堪,暗示文化的失落。
- 身愧史迁孙:感到愧疚,仿佛不如司马迁的孙子,表达了对自身文化传承的自责。
修辞手法
- 比喻:古树暗朱门,比喻着时间的无情与家族的衰落。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古树”、“朱门”、“青苔”、“泉水”等意象,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营造出深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家族的衰落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的反思与自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事沧桑的感慨,唤起读者对家族与历史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朱门:代表着昔日的繁华与荣耀。
- 青苔:象征着荒废与无情的岁月。
- 泉水与池塘: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树”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时间的流逝
- C) 家族的荣耀
-
诗中“身愧史迁孙”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愧疚
- C) 悲伤
答案
- B) 时间的流逝
- B) 愧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 - 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忧愁,与刘克庄的感慨相似。
- 《登高》 - 通过登高远眺,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亦与本诗主题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刘克庄《诗词选》
- 《宋代诗歌研究》
- 《诗经与汉乐府》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