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翰发早秋,山郭引旁搜。
语岂连宵尽,身从一日抽。
褰裳缘国难,封事嫉时偷。
为问临邛令,曾经此客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早秋的景象,飞舞的鸿雁仿佛在引导人们寻找秋天的气息。诗人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虽言语能连绵不断,却也无法挽留身影的流逝。裳袖轻拂,似乎在感叹国家的困境,封信的事宜却因时局动荡而变得暗淡无光。最后诗人向临邛的县令询问,是否曾见过这位客人。
注释:
- 飞翰:指鸿雁,象征秋天的到来。
- 山郭:山边的城郭,表示远方的山城。
- 岂:难道,表示反问。
- 连宵尽:连绵的言语到天亮时也未曾停止。
- 身从一日抽:身影在一日之间悄然消逝。
- 褰裳:轻轻掀起衣裳,通常指一种轻松的姿态。
- 国难:指国家的动乱或危机。
- 封事:指书信或公文的事务。
- 嫉时偷:因时局变化而感到嫉妒或不安。
- 临邛令:指临邛的县令,可能是对某位官员的尊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邦彦,明代诗人,以抒情和描写自然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九日限韵》系列作品大多是在特定的节日或场合下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国家困境的深刻思考。开篇的“飞翰发早秋”以鸿雁为引,象征性的鸟类不仅带来季节的转变,更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透过“褰裳缘国难”,表现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暗示着国家动荡给个人带来的困扰。
诗歌的情感基调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尤其是“身从一日抽”的表述,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为问临邛令,曾经此客不”,则在询问中蕴藏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翰发早秋:鸿雁飞翔,标志着早秋的到来。
- 山郭引旁搜:山边的城郭引人驻足,四处寻找秋天的迹象。
- 语岂连宵尽:即使言语绵绵,也难以阻止时间的流逝。
- 身从一日抽:人的身影在一天中悄然消逝,感叹光阴的无情。
- 褰裳缘国难:轻轻掀起衣裳,表达对国家困境的无奈。
- 封事嫉时偷:书信事务因时局动荡而显得微不足道。
- 为问临邛令:向临邛的县令询问,带有一种期盼与怀念。
- 曾经此客不:询问是否曾见过此客,隐含对过往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翰”比作鸿雁,象征秋天。
- 拟人:将时间和生命拟人化,展现其无情。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时间流逝”和“国家动乱”这两大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翰:象征秋天与生命的无常。
- 山郭:代表人们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
- 褰裳:传达出轻松与无奈的情感。
- 国难:反映出社会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飞翰”指的是什么? A. 早春的鸟
B. 鸿雁
C. 秋天的树 -
“褰裳缘国难”中“褰裳”是什么意思? A. 穿衣
B. 轻轻掀起衣裳
C. 拖衣 -
诗中提到的“临邛令”是指什么? A. 一位县令
B. 一位商人
C. 一位诗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例如,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及其情感表达的异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邦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