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太宰严公城西汎舟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8:23:24

兰桡东荡曙烟开,菊斝西冲落照回。

夹岸山岚飘几席,绕城波色动楼台。

都人节序遗风旧,词客秋吟发兴哀。

偃仰皇州多胜槩,挥毫何以继仙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同太宰严公城西汎舟二首 其二
作者: 顾璘〔明代〕

兰桡东荡曙烟开,
菊斝西冲落照回。
夹岸山岚飘几席,
绕城波色动楼台。
都人节序遗风旧,
词客秋吟发兴哀。
偃仰皇州多胜槩,
挥毫何以继仙才。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薄雾中,兰舟在东边荡漾,菊花酒杯在西边迎着落日的余晖。两岸的山影在微风中飘荡,环绕着城池的波光映动着楼台。如今的城市人们依然怀念着旧日的节令,文人们在秋天的吟唱中感受到深深的忧伤。我仰望着皇州的壮丽景色,感叹如此多的美好,我挥笔写作,如何才能继承仙人的才华呢?


注释:

  • 兰桡:兰花装饰的小船,象征着高雅的生活。
  • 菊斝:盛菊花酒的杯子,菊花在古代常与长寿、清白相关。
  • 夹岸山岚:两岸的山雾,形容山的朦胧美。
  • 波色动楼台:水波的颜色在楼台之间摇曳,展现出水面与建筑的和谐。
  • 节序遗风旧:节令的变迁带来的旧时风俗。
  • 词客:指写诗或赋词的人。
  • 偃仰:仰望,表示一种向往或追求的态度。
  • 胜槩:美好的风景、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璘,明代诗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开头一句“兰桡东荡曙烟开”,以清晨的薄雾和兰舟为引子,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着“菊斝西冲落照回”,将节令的象征菊花与落日结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人事的思考,“都人节序遗风旧”一句,反映出对社会风俗的思考与感慨,似乎在感叹现代人已逐渐遗忘了传统的节令与情感。最后一句“挥毫何以继仙才”,则是诗人自我反省与追求的表现,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渴望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抒情与叙事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兰桡东荡曙烟开:描绘清晨的薄雾与优雅的船,展现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2. 菊斝西冲落照回:通过菊花酒与落日的结合,象征着人们在节日中对过往的追忆。
  3. 夹岸山岚飘几席:两岸的山影与水面的波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美的意境。
  4. 绕城波色动楼台:水波的色彩与建筑的动感,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5. 都人节序遗风旧:引发对传统节令与风俗的思考,表达对旧时光的怀念。
  6. 词客秋吟发兴哀:文人在秋季吟唱,传达出一种忧伤而深沉的情感。
  7. 偃仰皇州多胜槩:对壮丽风光的赞叹与向往,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8. 挥毫何以继仙才:对自我艺术追求的反思,表达出对才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与菊花酒作为自然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夹岸山岚飘几席,绕城波色动楼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波色动楼台,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感觉,增强了画面的动态。

主题思想: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节令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我艺术追求的思考与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舟:象征高雅与纯净的生活态度。
  • 菊花:连接着长寿和秋天的美好情感。
  • 山岚:代表着自然的朦胧美与神秘感。
  • 波色:水的变幻与生动,象征着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兰桡”指的是哪种类型的船? A. 传统渔船
    B. 装饰华丽的小船
    C. 货船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菊斝”象征什么? A. 道德
    B. 长寿与清白
    C. 战争
    答案:B

  3. 诗人对昔日节令的感叹体现在哪一句中? A. 偃仰皇州多胜槩
    B. 都人节序遗风旧
    C. 挥毫何以继仙才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顾璘的《九日同太宰严公城西汎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顾璘更侧重于节令与社会文化的结合,而王维则更突出个人的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