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独泛松江一首》
时间: 2025-01-06 11:0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江牢落一舟归,中有人惊岁月违。太一自期莲叶是,白衣何恨菊花非。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已分沧洲付吾道,便应从此下渔矶。
白话文翻译:
在松江边,孤舟缓缓归来,舟中有人感慨光阴流逝。太一(指道教的元始天尊)自已期望能如莲叶般清幽,白衣人又何苦怨恨菊花不盛开呢?水面收缩,四周的乡野显得开阔,霜降入千山,草木逐渐稀疏。已经将沧海与我道理的分离,便应该从此驶向渔矶了。
注释:
- 松江:指松江河,流域风光优美的地方。
- 牢落:孤独的样子,形容舟的孤寂。
- 太一:道教中的最高神,象征着宇宙的本源。
- 莲叶:象征清静和纯洁。
- 白衣:指文人或隐士,代表一种高洁的生活态度。
- 菊花:常象征坚韧和高洁,指代秋天的花,表示一种时光的流逝。
- 沧洲:古代指代海洋或大江大河,象征着广阔的天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太详实,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具有浓厚的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九日),诗人选择在松江独自泛舟,借景抒情,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及对人生理想的思考。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九日独泛松江》通过描绘松江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松江牢落一舟归”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在此情此景中,自然会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深思。接着“中有人惊岁月违”,表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接下来的“太一自期莲叶是,白衣何恨菊花非”,将道教思想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希望像莲叶一样清幽自在,而对白衣人(隐士)而言,菊花的凋谢似乎也不必太过怨恨,反映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描绘了秋冬交替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最后两句“已分沧洲付吾道,便应从此下渔矶”,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定追求,虽然人生道路曲折,但他依旧愿意追逐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王阮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江牢落一舟归:描写诗人独自泛舟的情景,舟的孤独感与松江的静谧相结合。
- 中有人惊岁月违:舟中有人感叹光阴的流逝,表露出对时间的无奈感。
- 太一自期莲叶是:表达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莲叶象征着清净与自我约束。
- 白衣何恨菊花非:借白衣人的视角,反映对自然变化的包容,菊花的凋谢不必怨恨。
- 水收四面郊原阔:描绘秋冬时节,水面收缩,乡野显得开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
- 霜入千山草木稀:描写霜降后自然界的景象,草木稀少,暗示生命的衰退。
- 已分沧洲付吾道:暗示诗人与自然、理想的分离,表达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
- 便应从此下渔矶: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愿意继续追寻理想与自由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太一自期莲叶是”,将理想生活比作莲叶,体现出诗人的追求。
- 对仗:如“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中有人惊岁月违”,赋予人以感情,表现出对时间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知足常乐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 松江:象征宁静与孤寂。
- 莲叶:象征理想与清净。
- 菊花:象征坚韧与时光的流逝。
- 水与霜:象征生命的变迁与自然的轮回。
- 渔矶:象征追求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松江牢落一舟归”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
“太一自期莲叶是”中的“太一”指的是哪个宗教的神明? A. 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D. 基督教 -
诗中提到的“白衣”象征什么? A. 官员
B. 隐士或文人
C. 商人
D. 战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更多的是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但情感更加浓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王阮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