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到通州过王铁珊芝祥故宅无片瓦》

时间: 2025-01-06 10:53:56

杯水堂坳芥一舟,谁知夜半失宗周。

但添战伐新残垒,无复人家近水楼。

华屋重来无片瓦,主人作吏在横州。

愁来但觉村醪醉,悬想何乡尚胜游。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九日到通州过王铁珊芝祥故宅无片瓦

作者: 曾广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杯水堂坳芥一舟,
谁知夜半失宗周。
但添战伐新残垒,
无复人家近水楼。
华屋重来无片瓦,
主人作吏在横州。
愁来但觉村醪醉,
悬想何乡尚胜游。


白话文翻译:

在杯水堂的山坳里,只能用一只小舟渡水,
谁能料到半夜时分失去了宗周的故乡?
只增添了战争中新的残垒,
再无昔日人家在水边高楼。
华丽的房屋重建却没有一片瓦,
房主却在横州做官。
愁苦时只觉村里的酒醉,
悬念着何处的乡土胜过游历。


注释:

字词注释:

  • 杯水堂: 指一种小型的水边建筑或亭子。
  • : 山间的洼地或低洼处。
  • 宗周: 周朝的宗庙,象征着故乡和传统。
  • 战伐: 指战争和征伐,表明战乱带来的破坏。
  • 华屋: 指华丽的房屋,含有对繁华的追求和失落。
  • 村醪: 村里的酒,常用来表达乡土气息。
  • 横州: 地名,可能指作者所知的一个地方。

典故解析:

  • 宗周: 周朝的发源地,象征着美好的故乡和传统文化。
  • 战乱的隐喻:诗中提到的“新残垒”暗示了社会动荡和人们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广钧,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作和文采见称,常以感怀之作流传。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之际,作者游历至故乡,面对战乱后的荒凉,感慨故乡的变迁和对旧时美好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游历故乡时的感受,展现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沉重影响。开篇提到“杯水堂坳”,以水为媒介,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运用“失宗周”这一典故,传达了对失去故土的无奈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在描述战后景象时,诗人提到“新残垒”,不仅反映了现实的破败,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诗中的“无复人家近水楼”展现了昔日繁荣的落寞,令人感到惋惜。

后半部分,诗人又提到“华屋重来无片瓦”,是对故乡一度繁华的追忆,然而现实却是空有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实质的温暖与归属。主人在横州做官,反映了社会动荡下人们不得不离乡背井的无奈。

结尾处的“愁来但觉村醪醉”,用酒来抒发对故乡的愁苦,同时也暗示着借酒浇愁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杯水堂坳芥一舟: 描绘了游历中的孤独与无奈。
  • 谁知夜半失宗周: 表达了对故乡的失落感。
  • 但添战伐新残垒: 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破坏与苦难。
  • 无复人家近水楼: 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与温暖。
  • 华屋重来无片瓦: 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与现实的对比。
  • 主人作吏在横州: 反映了社会动荡下的生活现状。
  • 愁来但觉村醪醉: 用酒表达对乡土的怀念与愁苦。
  • 悬想何乡尚胜游: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杯水堂”用水象征生活的艰难。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意。
  • 拟人: “愁来”让情感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深刻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展现了战乱带来的家破人亡以及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生活的艰难与流逝的时光。
  • 残垒: 战乱后的破败与无奈。
  • 华屋: 过去繁华的象征。
  • 村醪: 乡土的情感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杯水堂坳”指的是什么?

    • A. 一处山涧
    • B. 一座华丽的房子
    • C. 一种饮品
  2. 诗中提到的“新残垒”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繁华
    • B. 战争的破坏与动乱
    • C. 自然的美好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
    • B. 对战争的赞美
    • C. 对官场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是对战乱后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的破败,而曾广钧则更注重个人对故乡的怀念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感悟古典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