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学群游经最明,
青衫憔悴竟何成。
齑盐仍作当年味,
名誉飞蝇过耳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太学中游学的经历,感叹自己青衫褴褛,形容憔悴和无成就感。虽然仍然能品尝到当年熟悉的齑盐滋味,但名声如同飞虫般,只是浅尝辄止,过耳而已。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学: 古代的最高学府。
- 群游: 指在学堂中游学,与众人一起学习。
- 青衫: 一种蓝色的衣服,这里形容作者的形象憔悴。
- 齑盐: 齑是剁碎的意思,指剁成细末的咸菜,与“盐”搭配,形容简单的食物。
- 名誉: 声名,名声。
- 飞蝇: 比喻名声喧嚣且短暂,容易被忽略。
典故解析:
- 太学: 代表着知识与学问的殿堂,古代士子追求的理想之地。
- 青衫: 传统上,青衫士子常被视为清高的学者,而这里的“憔悴”则暗示了作者的失落与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诗、文、词俱佳而著称,尤其在散文方面贡献卓越。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游历太学时,正值他在学业上思考与感悟的阶段。诗中透露出他对学问的追求与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与困惑。
诗歌鉴赏:
《次韵李逵见赠》这首诗通过对太学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学术追求与内心感受。开篇即提到“太学群游”,显示出作者在知识殿堂中游历,意在追求明理。然而,接下来的“青衫憔悴竟何成”则流露出一种失落感,青衫代表了书生的身份,憔悴则暗示了心灵与身体的疲惫,表现了对自己学业成就的无奈与自嘲。
下两句“齑盐仍作当年味,名誉飞蝇过耳声”则更进一步,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世的变化。虽然依旧能品尝到当年熟悉的味道,但名声却如同飞虫般短暂而轻浮,只是轻轻划过耳边,无法留下深入的印象。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也表明了对现实的失望,反映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真理的渴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对比手法,深刻地传达了知识分子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困惑,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学群游经最明: 描写作者在太学中游学,学习知识,心灵明亮。
- 青衫憔悴竟何成: 反映他外表憔悴,内心失落,质疑自己的成就。
- 齑盐仍作当年味: 提到曾经熟悉的滋味,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名誉飞蝇过耳声: 指名声短暂,像飞虫一样轻易掠过,不留痕迹。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青衫憔悴”与“名誉飞蝇”的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失落与对名声的蔑视。
- 比喻: “名誉飞蝇”将名声比作飞虫,形象地展示了其短暂与虚浮。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术追求的坚持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传达出一种对个人价值的思考与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衫: 象征读书人,代表着理想与清高。
- 齑盐: 代表生活的简单与质朴,承载着过往的记忆。
- 名誉: 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认同与评价,象征名利的虚幻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所提到的“太学”是指什么?
- A. 高级学府
- B. 普通学校
- C. 书店
-
“青衫憔悴”中的“青衫”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衣服
- B. 青色的书籍
- C. 青色的山川
-
诗中提到的“名誉飞蝇”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名声持久
- B. 名声短暂
- C. 名声重要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通过一种更豪放的方式表达出对人生的洒脱与勇气。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积极向上,后者则多了一份惆怅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辙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