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时间: 2025-01-19 18:13: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作者: 苏辙 〔宋代〕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
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
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白话文翻译
离别已经有多久了,七次度过了中秋节。
去年在东武,今年的今夜,明月让我倍感愁苦。
没想到在彭城山下,和朋友们一同在清河古汴游船,
船上载着凉州的乐曲。
鼓声和乐声使得清赏更加愉悦,鸿雁掠过汀洲。
坐在一起的客人中,穿着翠羽披风、紫色华裘。
月亮无情,西去时从不为人留念。
今夜对着酒杯与朋友畅饮,明夜孤舟在水驿上,
依然照亮我心中的离愁。
只怕会像王粲那样,在高楼上相对而坐。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别一何久: 离别已经有多久。
- 七度过中秋: 经过七个中秋节。
- 东武: 指东边的武城,表示去年中秋的地点。
- 明月不胜愁: 明亮的月光让人更加愁苦。
- 彭城: 古地名,今江苏徐州。
- 清河: 指古代的水道,象征悠闲。
- 凉州: 这里可能指一种乐器或乐曲。
- 鸿雁: 象征离别、思念。
- 素娥: 指月亮(嫦娥)。
- 清尊: 清酒。
- 孤帆水驿: 意指孤独的船只在水上漂泊。
- 王粲: 三国时期的诗人,以伤感离别著称。
典故解析:
- 王粲: 王粲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对离别的感慨,诗人用其作为对比,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擅长诗词,尤以豪放和婉约兼具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在离别之际,思念亲友,感受到浓厚的乡愁和孤独之情。正值中秋,月圆人团圆,诗人却与亲友相隔,愈发感到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词作,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明月和离别之苦,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点明了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久远,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哀愁。接着,诗人回忆起去年中秋的情景,虽有月光相伴,但内心却无法抑制的愁苦。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这句描绘了与友人畅游的场景,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美好的回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美好的时光也逐渐变得遥不可及。通过对“素娥”的描绘,诗人感受到月亮的冷漠,似乎在指责月亮的不公,为什么不为人留念。
最后,诗人以“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总结了自己的心境,表面上在与朋友畅饮,实际上却是对即将到来的孤独的预感。整首词在绮丽的意象中,渗透出浓重的离愁别绪,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诗人感慨与友人离别已久,七次中秋节已过去,感叹时光流逝。
-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昨年在东武的中秋今夜的明月让人愁苦,回忆过去。
-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 在彭城山下与友人共泛古河,尽显欢乐场景。
- 船上载凉州: 船上演奏凉州乐曲,增添了乐趣。
-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鼓乐声助兴,鸿雁飞过水边,带来一丝悲凉。
-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描绘身边的朋友,衣着华丽,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月亮无情地西去,对人无情。
-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 今夜对酒而欢,明夜孤舟漂泊。
- 依旧照离忧: 依然照亮心中的忧愁。
-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担心像王粲一样,孤独地对望,感受相似的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月亮比作“素娥”,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用月亮、鸿雁等意象传达离别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离愁与思念,通过对比过往的欢乐与现在的孤独,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 象征团圆与思念。
- 鸿雁: 象征离别与思乡。
- 清河: 象征宁静与悠闲的生活。
- 船: 象征人生的漂泊与不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是哪一年创作的?
A. 宋代
B. 明代
C. 唐代 -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A. 嫦娥
B. 王母
C. 西王母 -
诗中的“七度过中秋”是指诗人经历了多少年?
A. 6年
B. 7年
C. 8年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现对明月的思念与乡愁。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以中秋为题,表达团圆与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和苏辙的中秋诗词中,苏轼的作品更倾向于对团圆的渴望,而苏辙则更多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全集》
这篇全面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的情感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