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饥篇赠程守 其一》

时间: 2025-01-17 10:36:23

楚有循良守,流民萃一方。

薪蒸温病骨,菽粟饫饥肠。

永欲充编户,无心忆故乡。

恩深何以报,惟有一炉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有循良守,流民萃一方。
薪蒸温病骨,菽粟饫饥肠。
永欲充编户,无心忆故乡。
恩深何以报,惟有一炉香。

白话文翻译:

在楚地,有位仁爱而贤明的守官,聚集了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
他用柴火蒸煮食物,温暖了那些病痛的身体;用豆粟填饱了饥饿的肚子。
他们希望能过上安定的生活,然而却无心去怀念故乡。
对于他的恩德,如何才能回报呢?我只能奉上这一炉香。

注释:

  • 循良守:指的是仁爱而贤明的官员。
  • 流民:指的是因战乱或灾荒而流离失所的百姓。
  • 薪蒸:用柴火蒸煮食物。
  • 菽粟:豆类和谷物,指代粮食。
  • 编户:指的是安定的家庭,编户齐民。
  • 恩深何以报:对他的恩惠深厚,如何能够回报。
  • 一炉香:指供奉香火,表示对恩人的敬意和感激。

典故解析:

《赈饥篇赠程守》是徐积为程守所作,程守是楚地的官员,他因战乱而聚集流民,施以恩惠,救助了许多饥民。诗中所述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百姓苦难的现状,以及官员的良好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积,宋代诗人,字德明,号宗华,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和描写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战乱时期,描绘了程守施恩于流民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仁爱官员的赞美。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描绘了一个仁爱官员的善行,展现了其对流民的关怀与照顾。首联“楚有循良守,流民萃一方”直接点明了主题,称赞了程守的仁德。接下来的“薪蒸温病骨,菽粟饫饥肠”则通过具体的行动描绘,展现了他为流民所做的具体贡献。后两联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流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淡淡怀念,最终以感恩之情总结,全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情的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点明背景,楚地有位仁良的守官,流民因为战乱聚集于此。
    • 第二句:描述守官的仁德,利用柴火为病痛者蒸食物,温暖了身体。
    • 第三句:表达流民渴望安定生活的心情,然而对故乡却无心再忆。
    • 结尾:感叹恩情深厚,唯有一炉香以示感谢。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薪蒸温病骨,菽粟饫饥肠”,体现了工整的对称。
    • 比喻:用“炉香”象征感恩的心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仁德官员的赞美和对流民的关怀,反映了人性之美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循良守:象征仁爱与责任的官员。
  • 流民:代表社会底层,体现百姓的苦难。
  • 薪蒸、菽粟:具象化的生活细节,展现人道关怀。
  • 一炉香:象征感恩与敬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循良守”指的是: A. 仁爱而贤明的官员
    B. 战乱中的流民
    C. 诗人本人
    D. 社会的底层

  2. “惟有一炉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失望
    C. 感激
    D. 忘记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较,两首诗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但徐积的诗更侧重于对官员仁德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强调个人的困境与社会的不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此框架旨在全面解析《赈饥篇赠程守 其一》,帮助用户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