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秋深犹带秋初热》

时间: 2025-01-04 11:32:48

秋深犹带秋初热。

未放秋香发。

爱他楼下木芙蓉。

妆罢三千美女、出唐宫。

西湖虽小风光胜。

分得钱塘景。

这些林木这些山。

恰似三贤堂後、凭阑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秋深犹带秋初热
秋深犹带秋初热。未放秋香发。
爱他楼下木芙蓉。妆罢三千美女出唐宫。
西湖虽小风光胜。分得钱塘景。
这些林木这些山。恰似三贤堂后凭阑干。

白话文翻译:

秋天已经深了,但依旧带着初秋的温暖。
尚未散发出秋天的香气。
我爱那楼下的木芙蓉,
打扮完的她就像三千美女出自唐宫。
西湖虽然小,但风光却胜过其他地方,
把钱塘的美景也分得一份。
这些林木,这些山,
恰似三贤堂后我凭栏观景的情景。

注释:

  • 虞美人:词牌名,最初源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木芙蓉:一种植物,花朵美丽,象征着优雅与美丽。
  • 三千美女:指唐代宫廷中的美人,强调女性的美丽和数量。
  •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以其自然风光著称。
  • 钱塘:指钱塘江,风景优美的水域。
  • 三贤堂:可能指古代文人雅士聚会之地,暗示着文人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作者为宋代佚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达到高峰,尤其以婉约派为主流。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秋天的某个时刻写成,表达了对秋季美景的欣赏与对往昔盛世的追忆。

诗歌鉴赏:

《虞美人·秋深犹带秋初热》以秋天为背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那种既深邃又温暖的秋季情怀。开篇“秋深犹带秋初热”,用“犹”字传达出浓烈的情感,虽然秋天已深,但初秋的温暖仍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在这一句中,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接下来的“未放秋香发”,则通过对秋香的期待,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等待与渴望的情感。这里的“秋香”不仅是自然的香气,也象征着一种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的转折在“爱他楼下木芙蓉”,楼下的木芙蓉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仿佛这朵花就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那位佳人。接下来的“妆罢三千美女出唐宫”,则通过对古代美女的描绘,表现了对美的极致追求,仿佛这些美丽的女子都因木芙蓉的妆点而倾倒。

“西湖虽小风光胜”一句,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虽小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景,显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与珍视。最后用“恰似三贤堂后凭阑干”收尾,给人一种沉静而又深远的余韵,仿佛诗人从这幅秋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情厚意,同时也透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充满了浓郁的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深犹带秋初热:描绘秋天的特点,温暖的气候。
  2. 未放秋香发:秋天的气息尚未完全散发,暗示时光的流逝。
  3. 爱他楼下木芙蓉:表达对楼下木芙蓉的喜爱与倾慕。
  4. 妆罢三千美女出唐宫:用唐代的美人比喻木芙蓉的美丽,显示女性的魅力。
  5. 西湖虽小风光胜:强调西湖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6. 分得钱塘景:表明西湖的景色与钱塘江的美景相得益彰。
  7. 这些林木这些山:描绘自然景观,展现其美丽。
  8. 恰似三贤堂后凭阑干:用优雅的意象作结,表达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木芙蓉比作唐宫中的美女,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 对仗:上下句构成对仗,使词句更为工整。
  • 拟人:通过描写自然物象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物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成熟与收获。
  • 木芙蓉:象征女性的优雅与美丽。
  • 西湖: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 三贤堂:象征文化与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秋天的热爱
    B. 对春天的怀念
    C. 对冬天的赞美

  2. “妆罢三千美女出唐宫”中的“妆”字指的是什么? A. 对花的装饰
    B. 对美女的打扮
    C. 对山水的描绘

  3. 西湖的形象在诗中如何体现? A. 小而美
    B. 大而壮
    C. 荒芜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中的对秋景的描绘,情感更为柔细。
  • 《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赞美,体现了更为高远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