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8 00:36: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 顾贞立
晕掩青灯,寒侵翠袖。
音书望断重阳后。
昔年闺阁斗新妆,
而今追忆难回首。
夜月连床,晓窗同绣。
踏镫挑菜频携手。
梦中依约聚还分,
觉来赢得愁肠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深夜的孤独与思念。青灯微晕,寒意透过翠绿的衣袖。自从重阳节以来,音信断绝,令人心中焦急。往年在闺房中与人争妆打扮,如今却只能追忆往昔,无法回首。夜晚的月亮照着床铺,清晨的窗户同样绣着美好的景象。踏着梯子采摘菜蔬,曾经的默契与携手却已难见。梦中依稀相聚却又分离,醒来后只剩愁肠百结。
注释
- 晕掩:微弱的灯光照映,意指灯光昏暗。
- 青灯:青色的灯,象征孤独与寂寞。
- 寒侵翠袖:寒气透过翠绿的衣袖,体现出冷清的环境。
- 音书望断重阳后:自重阳节以来,音信全无,表达思念之苦。
- 闺阁斗新妆:往年在闺房中与姐妹们竞相打扮,描写了青春时光的快乐。
- 踏镫挑菜:指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反映了生活的琐碎与平常。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处提及,表明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深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立(公元1648年-1712年),字德华,号秋山,清代诗人、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人的推崇。其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与生活,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女性在时间流逝中的孤独与思念。词中“青灯”、“寒侵翠袖”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孤寂的氛围,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昔年闺阁斗新妆”的描写,勾勒出青春时光的欢快与无忧,而今却只剩下追忆的苦涩。
在“夜月连床,晓窗同绣”中,夜月的温柔与清晨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失落与孤独。后面的“梦中依约聚还分”则揭示了梦境与现实的错位,梦中相聚的美好在醒来后却又化为泡影,带来无尽的愁苦。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女性在情感生活中的脆弱与坚韧,既有对美好过往的珍惜,也有对现实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晕掩青灯,寒侵翠袖:描绘了夜晚的孤独,灯光微弱而寒气透过衣袖,营造了清冷的环境。
- 音书望断重阳后:自重阳以来,音信杳无,传达出极度的思念之情。
- 昔年闺阁斗新妆:回忆过去闺房中与姐妹们的欢声笑语,表现出青春的快乐。
- 而今追忆难回首:如今只能追忆往昔,却无法再回到那个无忧的时光。
- 夜月连床,晓窗同绣:夜晚的月光照耀着床铺,清晨的窗子也绣着美好的景象,形成对比。
- 踏镫挑菜频携手:描述了曾经的默契与携手劳作,如今变得遥不可及。
- 梦中依约聚还分:在梦中相聚却又必须分离,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觉来赢得愁肠逗:醒来后,心中愁苦,更显得孤独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侵翠袖”比喻了环境的冷清。
- 对仗:如“夜月连床,晓窗同绣”,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如“音书望断”,赋予无形的音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思念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女性在时间流逝中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灯:象征孤独与寂寞。
- 翠袖:代表女性的柔美与脆弱。
- 重阳: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深重。
- 夜月:美好但又无奈的象征。
- 梦:现实与幻想的交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侵翠袖”中的“寒”主要指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平静 -
重阳节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忘却 -
诗中提到的“昔年闺阁斗新妆”反映了什么? A. 忧愁
B. 青春的快乐
C. 生活的琐碎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表达了对青春的感伤与对人生的思考。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
诗词对比
- 《踏莎行》与《如梦令》:两者都涉及对过往的追忆与思念,但《踏莎行》更侧重于孤独与失落,而《如梦令》则更显出对爱情的渴望与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诗词全集》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