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白莲池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白莲如玉人,高洁谢脂泽。
圆荷作翠盖,掩映秋水碧。
小亭日相对,无言倚轻策。
白话文翻译:
白莲花洁白如玉,亭亭玉立,远离污浊的泥水。
圆圆的荷叶如翠绿的盖子,映衬着清澈的秋水。
小亭子在阳光下静静相对,我无言地倚靠在轻薄的竹椅上。
注释:
- 白莲:洁白的莲花,象征纯洁和高尚。
- 脂泽:指油脂和污浊的水,意在强调莲花的高洁。
- 圆荷:指圆形的荷叶,象征生机和美丽。
- 掩映:掩盖和映衬,形容荷叶与秋水的相互衬托。
- 小亭:指小型的休息亭,增添诗的闲适氛围。
- 轻策:轻薄的竹椅,表现了诗人悠闲的姿态。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和纯真。诗人通过描绘白莲和荷叶的形态,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花鸟,作品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白莲池》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诗人对自然美的观察与感悟,表达了他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白莲池》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优美诗篇,诗中通过对白莲、荷叶、秋水和小亭的细致描写,构建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人以“白莲如玉人”开篇,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洁白与高洁,更将其人格化,赋予了莲花人的特质,突显出其脱俗之美。接着,诗人描写了圆荷作为翠盖,映衬着秋水的碧绿,展现出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令人在视觉上感受到一份清新与宁静。
“小亭日相对,无言倚轻策”则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静静地坐在小亭中,面对大自然,感受着周围的美好,却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的时光。这种无言的交流,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整首诗词清新脱俗,带有淡淡的优雅,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莲如玉人:将白莲比作玉人,形象高洁、清丽。
- 高洁谢脂泽:强调莲花的高洁,拒绝污浊的环境。
- 圆荷作翠盖:形容荷叶的圆润与翠绿,像是自然的盖子。
- 掩映秋水碧:荷叶的绿衬托着秋水的清澈,形成美妙的对比。
- 小亭日相对:小亭在阳光下与自然景色相互映衬。
- 无言倚轻策:诗人静静地倚靠在竹椅上,享受这份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莲如玉人”,将莲花比作高洁的人,强调其美丽与纯洁。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特性,增强了情感表达。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莲:象征纯洁、高尚。
- 荷叶:象征生机、青春。
- 秋水:象征宁静、清澈。
- 小亭:象征闲适、宁静的生活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莲如玉人”中“玉人”指的是: A. 玉器
B. 高洁的人
C. 诗人自己
D. 其他 -
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是: A. 忧伤
B. 追求高洁
C. 愤怒
D. 迷茫 -
“掩映秋水碧”中“掩映”意为: A. 遮挡与反射
B. 照亮
C. 交融
D. 其他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达自然宁静的情感。
- 杜甫《春望》:对比中体现不同的情感基调,王维的诗更趋向于宁静自得,杜甫则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传记》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