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止宿》

时间: 2025-01-01 13:57:35

大路古茅屋,问津欲何从。

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路古茅屋,问津欲何从。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大路旁,矗立着一座茅草屋,我不禁想问这条路该通向何方。屋里有鸡和黍米款待旅人,真是贤明的植杖翁啊。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路:指宽阔的大道,象征着人生的道路。
  • 古茅屋:指用茅草搭建的老式房屋,体现乡村的朴素和自然。
  • 问津:问路,询问去向。
  • 鸡黍:鸡和黍米,代表简单的美食,寓意热情好客。
  • 植杖翁:指手持拐杖的老人,象征智慧与经验。

典故解析

  • “植杖翁”可能是指那些经历丰富、智慧深厚的长者,寓意着尊重和向往那种淡泊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写景抒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途中所作,表达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淳朴人情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止宿》通过描绘一处古朴的茅屋和其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感慨。首句“大路古茅屋”就设定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场景,古老的大路象征着历史的厚重,茅屋则体现了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接下来的“问津欲何从”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思考,似乎在向读者探问人生的方向。

诗中的“鸡黍相款留”描绘了一个温暖、好客的场景,鸡和黍米是乡村的常见食物,意味着诗人得到了热情的招待,体现了人们对他乡游子的关怀与善意。而“贤哉植杖翁”则将目光转向那位老人,既是对他智慧的赞美,也是对他生活态度的认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一种恬淡、宁静且富有智慧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深意,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包含了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路古茅屋:描绘了一条古老的道路和在路旁的茅草屋,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2. 问津欲何从:诗人产生了对未来的疑惑,想要询问这条路的去向,暗指人生的选择和方向。
  3. 鸡黍相款留:描绘出在这个古朴的地方,主人用鸡和黍米款待旅人,显示出乡村的淳朴与热情。
  4. 贤哉植杖翁:赞美那位手持拐杖的老人,象征着智慧与生活的经验,表现出对那种生活态度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大路”与“古茅屋”形成对比,展现了历史与自然的和谐。
  • 意象:使用“鸡”、“黍”等意象,营造出温暖、亲切的乡村生活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简单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在城市喧嚣与乡村宁静之间的矛盾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路:象征人生的选择与方向。
  • 古茅屋:代表自然与朴实的生活。
  • 鸡黍:象征热情好客的乡村人情。
  • 植杖翁:象征智慧与经验的长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鸡黍”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食物
    C. 一种动物
    答案:B

  2. 诗人对“植杖翁”的态度是?
    A. 轻蔑
    B. 尊敬
    C. 无所谓
    答案:B

  3. “问津欲何从”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迷惑
    C. 忐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贾岛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学箕的《止宿》和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刘学箕则更强调人际关系的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欣赏与解析》
  • 《刘学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