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里迳三首》

时间: 2025-01-04 11:46:09

入山无路出无门,鸟语猿声更断魂。

当处迷涂何处问,一溪引我得前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五里迳三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入山无路出无门,
鸟语猿声更断魂。
当处迷涂何处问,
一溪引我得前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迷路时的情景。他进入山中,没有路可走,想要出去却也找不到门路。鸟儿的鸣叫和猿啼声让他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不知道该向哪里询问道路,但一条小溪引导着他走向前面的村庄。

注释

  • 入山无路:进入山中没有路可走。
  • 出无门:出去的路也没有。
  • 断魂:形容心灵受到很大打击,感到悲伤。
  • 当处迷涂:在这里迷失了方向。
  • 何处问:往哪里去问路。
  • 一溪引我得前村:一条小溪引导着我走向前面的村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山中的时候,正值他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在孤独与迷茫中寻求出路的心境,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对生活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过五里迳三首》是杨万里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迷途中的迷茫和对自然的依赖。诗的开头“入山无路出无门”便展现了诗人面临的困境与无奈,山中无路,仿佛象征着人生的迷惘。在这种情境下,鸟语和猿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孤独与无助的映射。接着,诗人通过“当处迷涂何处问”的反问,表达了他对方向的迷失和对出路的渴望。在困顿中,诗人却又发现了一条溪水,这条溪水引导着他走向前方的村庄,给人以希望和启示。诗的结尾则体现了自然的力量,虽然迷失,但自然的指引让人重拾信心。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山无路出无门:进入山中,发现没有路可走,也没有出口。表现出迷失的状态。
  2. 鸟语猿声更断魂:鸟叫和猿啼声让人更加感到悲伤,强调孤独感。
  3. 当处迷涂何处问:在这里迷失了方向,哪里去询问呢?表达困惑与无助。
  4. 一溪引我得前村:一条小溪引导着我走向前面的村庄,象征希望和出路。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自然的宁静与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鸟语和猿声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与人的感受更具亲和力。
  • 意象:溪水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希望的指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迷茫中寻求希望的主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困境中仍能找到出路的乐观精神。

意象分析

  • :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无路可走。
  • 鸟语猿声:代表孤独的心情和内心的挣扎。
  • 溪水:象征着希望和指引,代表着生活的出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入山无路出无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和孤独
    B. 快乐和希望
    C. 兴奋和期待

  2. “一溪引我得前村”中的“溪”象征着什么? A. 死亡
    B. 希望与出路
    C. 恐惧

  3. 诗中提到的“鸟语猿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悲伤与孤独
    C. 忧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寻求。
  • 王维《鹿柴》:展现山水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杨万里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心境,王维则多用意象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