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腰痛,旧传陈复斋名方,岁久失之)》

时间: 2025-01-04 09:07:04

思邈方书去失,休文老病来攻。

新年筋力太龙钟。

腰似铁猫儿重。

雅拜怎生搢笏,徐行也要扶筇。

田翁邀饮不能从。

难伴诸公上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腰痛,旧传陈复斋名方,岁久失之)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思邈方书去失,休文老病来攻。
新年筋力太龙钟,腰似铁猫儿重。
雅拜怎生搢笏,徐行也要扶筇。
田翁邀饮不能从,难伴诸公上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年老体衰而感到的无奈和对往日生活的追忆。
我原本想用李思邈的名方来缓解病痛,但却早已遗失。
如今只得忍受老病的折磨。
新年刚过,身体和筋骨已经十分虚弱,
腰部感觉沉重,像铁猫一样。
我怎样才能在雅致的场合中担任官职,
即使缓慢行走也需要人来扶持。
田翁邀请我饮酒,我却不能前往,
难以陪伴众公子们一同游玩雍州。

注释:

  • 思邈:指李时中,古代名医。
  • 休文:指休息和文书,暗指老病的来袭。
  • 龙钟:形容衰老无力。
  • 铁猫儿重:形容腰部沉重,且非常痛苦。
  • 雅拜:在文雅的场合中拜见。
  • 搢笏:指持笏,象征官员身份。
  • 扶筇:指用杖子帮助走路。
  • 田翁:指田园中的老者,寓意平淡的生活。
  • 上雍:指去雍州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白洲,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刘克庄在年老体衰之际,回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健康和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往日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以“腰痛”为主题,表现了诗人面对年老和疾病的无奈与悲哀。全诗以一种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与心灵的挣扎。首句“思邈方书去失”,引入了古代名医李时中传世的名方,流露出对健康的渴望和无奈。紧接着,作者以“新年筋力太龙钟”道出自己身体的虚弱,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无情。接下来的“腰似铁猫儿重”,形象地描绘了腰痛的沉重感,表现了对生活自由的向往与无能为力的悲哀。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雅拜”和“扶筇”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交生活的向往,却因身体的虚弱而难以实现。最后一句“难伴诸公上雍”,更是表达了与友人聚会的遗憾,反映了他对友情和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构筑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人们在岁月流逝中对健康与生活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思邈方书去失:表达对古代医方的追忆,暗示身体的无奈。
  2. 休文老病来攻:表现出作者在休息与文思之间的矛盾,因病痛而感到无力。
  3. 新年筋力太龙钟:新年时,身体却显得愈加虚弱,感叹岁月的流逝。
  4. 腰似铁猫儿重:形象地比喻腰痛的沉重感,突显痛苦。
  5. 雅拜怎生搢笏:对社交场合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6. 徐行也要扶筇:即使缓慢前行,也需他人扶持,反映出脆弱。
  7. 田翁邀饮不能从:对平淡生活的期待却因身体原因无法实现。
  8. 难伴诸公上雍:遗憾无法与友人同游,表现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腰似铁猫儿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腰痛的沉重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称工整。
  • 拟人:将“老病”拟人化,表现其如敌人般来袭。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身体衰弱的描绘,反映了对健康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无奈,表达了人面对时间流逝与身体困扰时的悲哀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李思邈:象征着医术与希望。
  • 龙钟:象征衰老与无力。
  • 铁猫儿:象征沉重与痛苦。
  • 搢笏:象征官职与社会地位。
  • :象征依赖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名医是?

    • A) 李时中
    • B) 陈复斋
    • C) 张仲景
    • D) 孙思邈
  2. “腰似铁猫儿重”中的“铁猫儿”主要表达什么?

    • A) 腰痛的沉重感
    • B) 轻松自在
    • C) 动物的形象
    • D) 身体的健壮
  3.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与无奈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D) 孙思邈
  2. A) 腰痛的沉重感
  3. B) 悲伤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杜甫《春望》对比,刘克庄的《西江月》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健康与衰老的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动荡带来的悲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差异,但均体现了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