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叔方侍郎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05:03

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

治如清献乖崖样,人在原明子野间。

岂有珠鱼堪作贡,亦无金鹤可携还。

暮年腰脚犹顽健,惜不从公看雁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
治如清献乖崖样,人在原明子野间。
岂有珠鱼堪作贡,亦无金鹤可携还。
暮年腰脚犹顽健,惜不从公看雁山。

白话文翻译:

这位官员的德行宽厚,八个县都知道。
如今他放下了诉讼的事务,闲适地待在这里。
治理的方式如同清代的献策一般,
他安静地住在原野和明亮的子野之间。
哪里能有珍珠和鱼可供贡品,
也没有金色的仙鹤可以带回。
即使到了晚年,身体依然健朗,
可惜不能跟随您去看那雁山的美景。

注释:

  • 德度:指人的品德和气量。
  • 缿筒:古代用来卷书或画的工具,象征着文书、诉讼。
  • 清献:清代的献策,指治理的清明。
  • 乖崖样:比喻治理的方式很清明。
  • 原明子野:原野和明亮的地方,形容环境清幽。
  • 珠鱼:珍珠和鱼,典喻贡品。
  • 金鹤:象征着美好、珍贵的东西。
  • 雁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名,象征着美好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明,号天池,晚号天溪,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其诗风豪放,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怀,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刘克庄晚年,写于送别一位名叫陈叔方的侍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和对生活的思考。首句“八郡皆知德度宽”直接点出陈叔方的品德,显示出他在民间的声望。接下来的“缿筒罢设讼堂闲”,则暗示了他从繁杂的官场事务中抽身,享受宁静生活的状态,体现了一种从容与淡泊。诗中“治如清献乖崖样”,则是对其治政理念的肯定,表明其治理如同古代清明的治国之道。

在意象上,诗中提到的“珠鱼”和“金鹤”象征着珍贵的东西,表达了对官场权力与物质利益的淡泊,显示了陈叔方对于名利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暮年腰脚犹顽健,惜不从公看雁山”则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无奈,彰显出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八郡皆知德度宽”:表明陈叔方在八个郡县中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品德和气量广为人知。
    • “缿筒罢设讼堂闲”:指他已辞去繁忙的官职,专心享受闲适生活。
    • “治如清献乖崖样”:赞美其治理方式清明,像古代清代的明智献策。
    • “人在原明子野间”:描绘他身处于宁静的自然环境中。
    • “岂有珠鱼堪作贡”:表达对物质贡品的淡漠。
    • “亦无金鹤可携还”:同样表达对名利与财富的超然。
    • “暮年腰脚犹顽健”:尽管年纪已大,身体依旧健朗。
    • “惜不从公看雁山”:对未能同行游玩美景感到遗憾。
  2.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例如“珠鱼”和“金鹤”形成对比,体现出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物质与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 德度:象征着人的品德与气量,是诗中对陈叔方的高度评价。
  • 缿筒:象征着文书和官场的繁杂,反映了他对官场的超然态度。
  • 珠鱼、金鹤:象征着物质利益和财富,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
  • 雁山:象征着自然之美,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字是什么? A. 季明
    B. 叔方
    C. 天池

  2. 诗中提到的“珠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名望
    C. 友谊

  3. “岂有珠鱼堪作贡”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物质的渴望
    B. 名利的追求
    C. 对物质的淡泊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友人离别的感伤。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诗作均能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刘克庄更显淡泊,而杜甫则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