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05 08:26:16

甃云轻,檐雨细。

一碧洗桐天气。

摊竹几,坐茶坪。

嫩凉衣上生。

蛩吟院,乌啼馆。

秋梦比秋更远。

听漏点,和砧声。

背灯愁到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作者: 刘嗣绾 〔清代〕
甃云轻,檐雨细。
一碧洗桐天气。
摊竹几,坐茶坪。
嫩凉衣上生。
蛩吟院,乌啼馆。
秋梦比秋更远。
听漏点,和砧声。
背灯愁到明。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云,细细的檐雨,
碧空洗净了桐树的天气。
我在竹几旁,坐在茶坪上,
清凉的衣衫上有露珠滋生。
院子里虫声低吟,馆中乌鸦啼叫,
秋天的梦比秋天更遥远。
听着滴漏的水声,和着砧声,
背对着灯光愁苦直到天明。

注释:

  • :指用石块铺成的地面,形容地面坚实。
  • 檐雨:屋檐滴下的雨水。
  • 一碧:形容天空清澈如洗的样子。
  • 摊竹几:竹制的桌子,摊开在茶坪上。
  • 嫩凉衣:轻薄的衣服,形容微凉的感觉。
  • :指蟋蟀,常用来形容秋天的虫鸣。
  • 漏点:指水滴落下的声音。
  • 和砧声:指敲打砧石的声音,常用于制作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嗣绾,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他的诗风清新雅致,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怀和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更漏子》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思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秋夜。开篇的“甃云轻,檐雨细”,以轻柔的云彩和细腻的雨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自己坐在竹几上,穿着清凉的衣服,周围的自然景物让人感到一丝凉意,这是与秋天的气息相呼应的。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到“蛩吟院,乌啼馆”,虫鸣与鸟叫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秋夜景象。这种声音的交响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孤寂。最后两句“听漏点,和砧声”,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忧愁。背灯而坐的诗人,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愁苦的情绪,直到黎明的到来,内心的忧愁似乎也难以消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甃云轻,檐雨细:轻柔的云和细雨,描绘出柔和的秋日气候。
  2. 一碧洗桐天气:天空清澈,桐树在这样的天气中显得特别美丽。
  3. 摊竹几,坐茶坪:诗人悠闲地在竹几旁坐着,享受清新空气。
  4. 嫩凉衣上生:衣服上有露水,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5. 蛩吟院,乌啼馆:虫鸣和鸟叫,让整个院子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6. 秋梦比秋更远:秋天的梦境似乎更为遥远,感到内心的孤独。
  7. 听漏点,和砧声:听着滴水的声音和砧石的声响,两者交织,带来思绪的沉淀。
  8. 背灯愁到明:在微弱的灯光下愁苦,直到天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梦比秋更远”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增强了孤独感。
  • 拟人:虫鸣与鸟叫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忧愁。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使得句子更显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深刻感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轻柔与宁静。
  2. :象征着滋润与思考。
  3. 竹几:象征着闲适与自然生活。
  4. 蛩鸣:象征着秋的气息和生命的脆弱。
  5. 灯光:象征着希望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蛩”指的是什么?

    • A. 蟋蟀
    • B. 青蛙
    • C. 燕子
    • D. 蝉
  2. 诗人在哪个地方坐着?

    • A. 茶桌旁
    • B. 竹几上
    • C. 石凳上
    • D. 草地上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惊讶
    • D. 休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牧〕: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孤独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 〔杜甫〕:通过月夜抒发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更漏子》 vs. 《秋夕》:两首诗均描绘秋天的景象,但《更漏子》更注重细腻的景物描写,而《秋夕》则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包括刘嗣绾及其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解析的全面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