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自《文镜秘府论》》
时间: 2025-01-04 07:1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昌龄的《录自《文镜秘府论》》原文如下: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欢州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谴至伊水黄叶乱秋雨,空斋愁暮心。客舍秋霖呈席姨父通经彼上人,无迹任勤苦。题上人房枫桥延海岸,客帆归富春。送邬贲觐省江东陵薮寒苍茫,登城遂怀古。登城怀古河口饯南客,进帆清江水。送别迁客又相送,风悲蝉更号。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日夕辨灵药,空山松桂香。墟落有怀县,长烟溪树边。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还家望炎海,楚叶下秋水。注此送友人之安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尽管相隔遥远,彼此心中仍有着无尽的思念。诗人自责于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使友人受到牵连,心中愁苦在秋雨中愈加沉重。在客舍中,秋雨绵绵,仿佛将诗人的愁绪更加加深。诗中提到的景象如枫桥、富春江、苍茫的陵谷,都衬托出离别的凄凉。送别时,风声悲鸣,仿佛在为离别的友人哀叹。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尽管心中有忧虑,却仍有对友人的祝福。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海深":指两人之间的距离深远。
- "得罪由己招":自责于自己的错误导致朋友受到牵连。
- "空斋愁暮心":在空荡荡的房间中,愁绪随着黄昏而加重。
典故解析:
- "枫桥":出自王士祯的《枫桥夜泊》,代表着离愁别绪的地方。
- "富春":富春江,地名,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咏史诗,作品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王昌龄生活在唐代盛世,诗歌创作受时代文化影响,作品多反映离别、思乡等主题。《录自《文镜秘府论》》主要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与自责情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人以“与君远相知”开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尽管相隔远方,情谊依然深厚。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秋雨、黄叶等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意象的运用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见谴至伊水黄叶乱秋雨”,在愁苦中隐含着对自己过失的自责。诗中提到的“客舍秋霖”“登城怀古”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中交织,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即使远隔千里,彼此的了解和情感依旧深厚。
- "寄欢州得罪由己招":因为我的过失而使得朋友受到牵连,自责之情溢于言表。
- "见谴至伊水黄叶乱秋雨":在伊水边,秋雨纷飞,黄叶飘落,愁绪愈深。
- "空斋愁暮心":独自一人在空荡的房间中,愁苦随黄昏而来。
- "客舍秋霖呈席":在客舍中,秋雨如丝,带来离别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云海深"比喻朋友间的距离。
- 拟人:秋雨与黄叶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离别”和“思念”两大主题,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心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离别的愁绪,增添了作品的忧伤气氛。
- 黄叶:秋天的象征,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 客舍:表现出孤独与思念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失落 c) 愤怒
- "云海深"指代了什么? a) 自然现象 b) 距离 c) 友谊
- 诗中提到的“秋雨”象征了什么? a) 快乐 b) 离愁 c) 和平
答案:
- b) 失落
- b) 距离
- b) 离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在《送友人》中也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王昌龄则更为细腻,充满愁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王昌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