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时间: 2025-01-04 12:03:05

弱冠早登龙,今来喜再逢。

何知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弱冠早登龙,今来喜再逢。
何知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期间,因病卧床却意外见到老友李少府的喜悦。回忆起年轻时的壮志,今天再次重逢倍感欣喜。想起春天的柳树,也不禁想念严冬的松树。寒食节的烟火升起,笠帽下的歌声传到黎明的钟声。喧闹的斗鸡场上,欢乐的气氛让人羡慕好友之间的欢乐。

注释:

  •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
  • 登龙:比喻获得成功或地位的提升。
  • 春月柳:春天的柳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岁寒松:常用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松树在严冬中依然挺立。
  •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的一天,古时为了纪念介之推,通常不生火做饭。
  • 笠歌:指戴着斗笠的人唱歌,代表田园的生活。
  • 斗鸡:古时一种娱乐活动,表现了欢乐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756),字少白,号青谷,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律诗见长,被誉为“七言绝句之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豪放与婉约的结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寒食节,王昌龄因病卧床,恰逢好友李少府探望,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再逢的欢喜和对往昔的怀念,体现出友情的珍贵与生活的多样性。

诗歌鉴赏: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诗的开头以“弱冠早登龙”自我回忆,展现了年轻时的志向与追求,令人感受到时光流逝中的感慨与感恩。接下来,诗人通过“春月柳”和“岁寒松”两种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春柳象征生机,而松树则展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对比不仅加深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也让人不禁思考生命中的脆弱与坚强。

“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描绘了寒食节的传统习俗,烟火与歌声交织,营造出一种节日的喜庆氛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朋友间的温情。最后一句“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将诗人的思绪带回到现实,表现出对友人欢聚的羡慕与向往,虽然身处病中,却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人情的温暖。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王昌龄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友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弱冠早登龙,今来喜再逢。”:年轻时就有理想与抱负,今天再次见到老友,心中充满欢喜。
    • “何知春月柳,犹忆岁寒松。”:春天的柳树让我想到过去的岁寒松,暗示着对时间的思考与怀旧。
    • “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寒食节的烟火与歌声,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热闹的斗鸡场景,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欢乐与羡慕。
  • 修辞手法

    • 对比:“春月柳”与“岁寒松”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冬天的坚韧,情感层次丰富。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其具有人情味,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象征:柳树和松树分别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坚韧的品格,深化了诗的主题。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友情、时光与生活的美好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春月柳: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春天的到来,寓意着新的开始。
  • 岁寒松:象征坚韧与不屈,体现了古人对高洁品格的崇尚。
  • 烟火:代表节日的欢庆与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斗鸡:象征欢乐与社交,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弱冠”意指: A. 二十岁
    B. 十八岁
    C. 三十岁

  2. “寒食节”主要是为了纪念: A. 介之推
    B. 李白
    C. 杜甫

  3. 诗中提到的“岁寒松”象征: A. 生机
    B. 坚韧
    C. 欢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但王昌龄更注重节日的传统与友情的温暖,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感伤,两者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王昌龄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