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送举人入试》

时间: 2024-09-19 21:13:30

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

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骑火高低影,街鼓参差声。

可怜早朝者,相看意气生。

日出尘埃飞,群动互营营。

营营各何求,无非利与名。

而我常晏起,虚住长安城。

春深官又满,日有归山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送举人入试
作者:白居易

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
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骑火高低影,街鼓参差声。
可怜早朝者,相看意气生。
日出尘埃飞,群动互营营。
营营各何求,无非利与名。
而我常晏起,虚住长安城。
春深官又满,日有归山情。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送举人去参加考试,东方的天色还未明亮。
自以为出门太早,路上竟已有车马行驶。
骑马的影子高低不平,街上的鼓声此起彼伏。
可怜那些早起赶路的人,彼此之间生出几分意气。
日出时尘埃飞扬,众人纷纷忙碌。
大家各自追求的,无非是名利而已。
而我却常常睡得很晚,虚度在长安城。
春天已深,官员们又满了,我心中却向往归隐山林的情怀。


注释

  • 夙驾:清晨出发。
  • 举人: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
  • 骑火:指骑马,古时马匹行驶时的影子。
  • 尘埃:因交通而起的灰尘。
  • 营营:形容忙碌的样子。

典故解析

在古代,举人是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身份,代表着学识和地位。白居易通过描写送举人入试的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名利的追求,以及他自己对这种追求的淡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百态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仕途相对平稳的时期,可能是他在长安城的闲暇时光中写就。诗中表达了他对科举文化的观察和对名利的淡薄态度。


诗歌鉴赏

《早送举人入试》是一首体现白居易人生态度和社会观察的作品。全诗以清晨送举人为线索,描绘了这个场景中的细微变化和人们的情感状态。诗人将自己与赶考的举人进行对比,表现出他对名利的冷漠和对生活的思考。

开篇的“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通过简单的叙述引入,营造出清晨的宁静与朦胧。随着诗句的展开,骑马的影子和街鼓的声音逐渐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展现出人们为名利所驱动的忙碌生活。在描绘早晨的景象时,诗人也不忘流露出对早起者“可怜”的同情,显示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几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自称“常晏起,虚住长安城”,表明了他对这种名利追逐的无奈与反思,表达出归隐山林的向往,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清晨早早出发送举人,天色还未完全亮起。
  2. 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以为自己出门太早,可路上已有行人和车辆。
  3. 骑火高低影,街鼓参差声:骑马的影子在街上起伏,街道上鼓声此起彼伏。
  4. 可怜早朝者,相看意气生:可怜那些早起赶路的人,彼此间生出几分情义。
  5. 日出尘埃飞,群动互营营:日出后尘埃飞扬,众人纷纷忙碌。
  6. 营营各何求,无非利与名:大家都在追求什么呢?无非是名利而已。
  7. 而我常晏起,虚住长安城:而我却常常睡得很晚,虚度在长安城。
  8. 春深官又满,日有归山情:春天已经深了,官员们又满了,我心中却向往归隐山林。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骑火”指代马)、对仗(如“高低影”、“参差声”)等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白居易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夙驾:象征清晨的开始,代表着新的希望与追求。
  • 举人:象征着学识与地位的追求。
  • 尘埃:象征名利社会中的各种纷扰与喧嚣。
  • 长安城:象征着繁华与虚无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夙驾送举人”指的是什么时间?

    • A. 黄昏
    • B. 清晨
    • C. 正午
  2. 诗人对“早朝者”的态度是?

    • A. 同情
    • B. 讽刺
    • C. 不屑
  3. 诗中提到的“日有归山情”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春日情怀,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早送举人入试》 vs 《春望》
    • 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但白居易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侧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白居易诗文集》
  2. 《唐诗三百首》
  3.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