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

时间: 2025-01-19 13:46:13

忆昔青灯夜对床,冷猿声里早梅香。

一从去櫂冲寒雪,几度凭阑到夕阳。

秋思渐于蝉外觉,别愁空入雁边长。

梧桐解得离人意,不遣西风叶尽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青灯夜对床,冷猿声里早梅香。
一从去櫂冲寒雪,几度凭阑到夕阳。
秋思渐于蝉外觉,别愁空入雁边长。
梧桐解得离人意,不遣西风叶尽黄。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在青灯下对床而坐,冷冷的猿啼声中透出梅花的香气。自从你离开后,划船冲破寒冷的雪水,不知多少次倚靠在栏杆上看夕阳西下。秋天的思绪渐渐在蝉鸣声中觉醒,离别的愁绪又在大雁飞过时加深。梧桐树似乎懂得离人的心情,不让西风把叶子完全吹尽,仍旧留有几片黄叶。

注释:

  • 青灯:古代夜间读书时用的灯,象征孤寂与思念。
  • 冷猿声:指寒冷的环境中猿的叫声,增添了寂寥的氛围。
  • 梅香:指早春梅花的香气,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开始。
  • :指划船的桨,表示作者曾经在水上活动。
  • 凭阑:意为倚靠在栏杆上,表现了思念的情态。
  • 秋思:秋天时的思念之情。
  • 雁边长:指大雁飞过,带来离别的思绪。
  • 梧桐: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树木。

典故解析:

  • 梧桐: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离别与思念,尤其是与“离人”相关的情感。
  • :大雁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象征离别的意象,因其迁徙而引发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之,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表达内心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而含蓄,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思念友人的时候,借助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离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首联以“青灯”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紧接着“冷猿声里早梅香”,则在冷清之中透出一丝温暖的希望,象征着友谊的美好。接下来的两联,作者通过“去櫂冲寒雪”和“凭阑到夕阳”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在寒冷的雪水中划船,心中装满了无尽的愁苦与期待。最后两句“梧桐解得离人意”,以梧桐树的意象结束,既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又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昔青灯夜对床:回忆起过去,夜晚在青灯下与友人对坐。
  2. 冷猿声里早梅香:在寒冷的猿啼声中,早春梅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3. 一从去櫂冲寒雪:自从朋友离去后,划船冲破了寒冷的雪水。
  4. 几度凭阑到夕阳:不知多少次在栏杆上倚靠着,看夕阳西下。
  5. 秋思渐于蝉外觉:秋天的思绪在蝉鸣声中悄然觉醒。
  6. 别愁空入雁边长:离别的愁绪随着大雁的飞过而加深。
  7. 梧桐解得离人意:梧桐树似乎懂得离人的情意。
  8. 不遣西风叶尽黄:不让西风将树叶完全吹尽,仍然留有几片黄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梧桐树比作能理解离人情感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梧桐被赋予“解得离人意”的能力,使得诗歌更具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愁,展现了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灯:象征孤独、思念。
  • 梅香: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开始。
  • 冷猿声:增添了孤寂的氛围。
  • 梧桐: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着什么?

    • A. 光明
    • B. 孤独与思念
    • C. 温暖
  2. “冷猿声里早梅香”中,梅香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结束
    • B. 友谊的美好
    • C. 希望与生命的开始
  3. 诗中的梧桐树代表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离别与思念
    • C. 忍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之的《寄友》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但王安之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情感,而李白则更多地通过壮阔的景象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乡。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研究》
  • 《王安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