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诗》

时间: 2025-01-04 07:59:55

登岭望重关,腰佩且鸣环。

天河临易饮,月桂近将攀。

王母西山至,夫人南岳还。

何必阳台下,要待梦容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山诗
作者: 李德林 〔隋代〕

登岭望重关,腰佩且鸣环。
天河临易饮,月桂近将攀。
王母西山至,夫人南岳还。
何必阳台下,要待梦容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山的情景,登上山岭远望重关(指重重山峦),我身上佩戴的铃环在风中轻轻作响。天上的银河近在眼前,月桂树仿佛触手可及。王母娘娘从西山而来,夫人则从南岳归来。何必在阳台下等候呢?我只想在梦中见到你那美丽的容颜。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关:重重的山关,形容山势险峻。
  • 鸣环:指佩戴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
  • 天河:指银河,形容如天河般的美景。
  • 月桂:指桂树,象征着高洁和美好。
  • 王母:王母娘娘,传说中居住于西山的女神。
  • 夫人:指西岳的女神,通常与王母相对。
  • 阳台:指高处的楼台,象征着等待与期盼。
  • 梦容颜:梦中美好的容貌,表达对人的思念。

典故解析:

  • 王母娘娘:源于道教文化,代表着长寿与美好,常被描绘为居住在西山的女神。
  • 月桂:桂花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林,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较为少见,但其诗风以清新自然为特点,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德林的游山之际,随着对自然的感受与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入山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色,诗人以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登岭望重关”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读者仿佛也跟随他一同攀登;而“腰佩且鸣环”的细节则增添了生动的氛围,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母与夫人的意象交织,体现了古代神话文化的影响,渗透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何必阳台下,要待梦容颜”,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深邃的哲理,表达了一种洒脱与超然,强调了对理想人格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在音韵上流畅自然,意象上丰富多彩,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与理想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登岭望重关:登上高岭,远望险峻的关口,表现了作者的壮志与豪情。
  2. 腰佩且鸣环:身上佩戴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增添了生动的意象。
  3. 天河临易饮:银河近在眼前,诗人以此描绘自然之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月桂近将攀:象征着高洁与理想,表达了主人公对理想的追求。
  5. 王母西山至:引入神话元素,暗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6. 夫人南岳还:继续渲染神话,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
  7. 何必阳台下:反问引导思考,强调不必在阳台等候。
  8. 要待梦容颜:表达对理想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河临易饮”,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银河的美丽。
  • 对仗:诗中对称句式的使用,使得整首诗在韵律上更为和谐。
  • 拟人:如“鸣环”,赋予物体以生命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结合古代神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攀登与奋斗。
  • :代表人生的重重关卡。
  • 天河:象征着浩瀚的自然与人生的广阔。
  • 月桂: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洁。
  • 王母、夫人: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鸣环”指的是什么? a) 佩戴的铃铛
    b) 行走的声音
    c) 自然的回声

  2. “天河临易饮”表现了什么意象? a) 自然的美
    b) 难以触及的理想
    c) 生活的艰辛

  3.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理想的渴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a) 佩戴的铃铛
  2. a) 自然的美
  3. b) 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以山水为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强调个人的情感;而李德林的《入山诗》则更为细腻,蕴含着对理想的追求与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隋唐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