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
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
留向纷纷雪里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大意是:不需要将竹子裁剪成鸣凤的管子,也不必把它截成钓鱼的竿子。经过千花百草的凋零之后,竹子仍然在纷纷的雪中显露出它的风姿。
注释:
- 裁:裁剪,修整。
- 鸣凤管:古琴的一种,声音清脆悦耳,象征高雅的乐器。
- 钓鱼竿:用于钓鱼的工具,象征实用的东西。
- 千花百草:形容春夏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
- 纷纷: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冬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关注社会民生而闻名。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柔和的抒情诗,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长安的隐居生活中。他通过描写竹子的形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岁月流逝后的淡然心态。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坚韧、清雅,这与白居易的性格和品德不谋而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旨,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引入,直接表达了竹子不必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被改变的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本质的尊重与欣赏。竹子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美,无需外在的修饰。接下来的“千花百草凋零后”,则描绘了自然界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暗示了一种无常的哲学观。最后一句“留向纷纷雪里看”不仅描绘了冬天竹子的傲然挺立,也象征着在逆境中保持本色的坚韧与孤傲。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白居易对诗歌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用裁为鸣凤管”——竹子不需要被裁剪成乐器,强调其自然之美。
- “不须截作钓鱼竿”——竹子也不必被利用为工具,表现出对竹子的尊重。
- “千花百草凋零后”——描绘了春夏的繁华过后,转向宁静的冬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留向纷纷雪里看”——竹子在雪中依然挺立,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了平衡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竹子与乐器、钓竿相提并论,突显其自然的价值。
- 意象:雪、竹、花草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在岁月变迁中保持本色的坚韧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品格高洁、坚韧不拔。
- 鸣凤管:象征高雅与艺术,代表人们对美的追求。
- 钓鱼竿:代表实用,反映了生活的世俗。
- 雪:象征清洁、纯洁,亦可代表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鸣凤管”象征什么?
A. 实用工具
B. 高雅乐器
C. 春天的花朵
D. 竹子的形态 -
“千花百草凋零后”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夏的繁华
B. 自然的更替
C. 竹子的生长
D. 雪的飘落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豪情
C. 超然
D. 迷茫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郑燮
- 《梅花》——王安石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题李次云窗竹》和郑燮的《竹石》都以竹子为主题,前者强调竹子的自然之美与坚韧,后者则通过竹石的结合,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两首诗虽然描写对象相似,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年谱》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