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早露晞,睿赏瞰秋矶。
菊气先熏酒,萸香更袭衣。
清切丝桐会,纵横文雅飞。
恩深答效浅,留醉奉宸晖。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的清晨,露水刚刚散去,明亮的阳光照耀着秋天的山峦。
菊花的香气先是熏醉了酒,而萸花的芳香又袭来,令人陶醉。
清脆的丝桐乐声响起,飘扬着文雅的气息。
对您的深厚恩情,我虽报答不及,但愿留醉在此,奉上这份敬意与祝福。
注释:
- 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
- 早露晞:早晨的露水刚刚散去。
- 睿赏:明智的赏识,这里指的是帝王的恩宠。
- 菊气:菊花的气息。
- 萸香:萸花的香气,萸花也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
- 清切丝桐:丝桐是一种乐器,清脆悦耳的声音。
- 恩深答效浅:深厚的恩情我无法完全回报。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菊花在这个节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诗中提到的“菊气”以及“萸香”,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绘,也暗含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瑰是唐代的一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的诗作。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帝王恩宠的感激之情。重阳节是一个团聚与欢庆的日子,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诗,恰逢其时,情感真挚。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对恩宠的感激之情,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上四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明媚和节日的氛围:露水的清晨、菊花的香气、乐声的悠扬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尤其是“菊气先熏酒,萸香更袭衣”,通过对香气的描绘,增强了节日的氛围,使人感受到重阳节的热烈。下四句则转向对恩情的表达,虽言报答不及,但愿通过醉酒来表达内心的感激,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到温暖。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早露晞:描绘了重阳节清晨的景象,露水刚刚消散。
- 睿赏瞰秋矶:指明智的君主在高处俯瞰秋天的山峦。
- 菊气先熏酒:菊花的香气令人陶醉,融入酒中。
- 萸香更袭衣:萸花的香气又进一步扑面而来。
- 清切丝桐会:清脆的丝桐乐声响起,营造出文雅的氛围。
- 纵横文雅飞:乐声在空中回荡,展现出优雅的气息。
- 恩深答效浅:对君主的深厚恩情无法完全回报。
- 留醉奉宸晖:愿在此刻留下醉意,以此向君主致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菊气先熏酒,萸香更袭衣”,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增强节日的气氛。
- 比喻:将香气与酒结合,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恩宠的感激,传达出一种温馨、感恩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长寿与团圆。
- 菊花:长寿的象征,亦是节日的重要元素。
- 萸花:与重阳节相关的传统花卉,象征吉祥。
- 丝桐乐声:代表文雅与文化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象征什么? a) 长寿
b) 旅行
c) 收获 -
“菊气先熏酒”中的“菊气”指的是什么? a) 菊花的香气
b) 菊花的颜色
c) 菊花的形状 -
诗中提到的“恩深答效浅”是什么意思? a) 感谢不够
b) 报答不及
c) 感恩节日
答案:
- a) 长寿
- a) 菊花的香气
- b) 报答不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描写了重阳节的情感,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杜甫的《登高》则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感慨,尽管同样在重阳节,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