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萍》
时间: 2025-01-04 08:5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萍
作者: 刘炳照 〔清代〕
叹今生漂泊竟何因。杨花是前身。
怎风吹忽散,风停忽聚,聚散纷纷。
莫怪行踪不定,倚傍本无根。
恨杀东流水,一例销魂。
犹忆鱼翻谷雨,共苔衣荇带,牵合难分。
自湘妃去后,钿翠堕湘滨。
更谁人多情载去,向小池,点缀作芳茵。
休惆怅,且欧盟结,聊慰离群。
白话文翻译:
我叹息今生的漂泊究竟是因为什么呢?那杨花正是我前生的身影。
风一吹,它们就分散,风一停,又重新聚拢,聚散不定。
不要怪我行踪不定,依靠的地方本就没有根基。
我恨那东流的流水,它同样让我心碎。
我仍然记得鱼翻跃时的谷雨,和满身苔藓的水草,彼此牵连,难以分离。
自从湘妃离去之后,钿翠也随之堕落在湘滨。
又有谁能多情地将这一切带走,向着小池,装点成芳香的草垫。
不要再惆怅,且随意结交,聊以慰籍离群的心情。
注释:
- 杨花:指的是杨树的花,常象征漂泊和无根。
- 东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湘妃:指的是楚国的湘妃,寓意失去的情感与思念。
- 钿翠:珠宝首饰,象征美好的事物失去。
- 芳茵:芳香的草垫,象征美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炳照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和情感,常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多舛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漂泊感受反映出对人生无常和情感流失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 萍》是一首对人生漂泊的深刻反思之作。全诗以“漂泊”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开篇以“叹今生漂泊竟何因”引入,诗人自问自答,显示出对命运的无奈与困惑。接着,诗中通过“杨花”这一意象,象征漂泊与无根,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用“东流水”来比喻时间的无情与事物的消逝,这样的意象加深了全诗的感伤氛围。诗中提到的“鱼翻谷雨”,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寓意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切联系。
最后,诗人呼唤“休惆怅”,试图以此来安慰自己与他人的心灵,表达了在无常的生活中仍要珍惜和结交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叹今生漂泊竟何因:表达对自己漂泊生涯的困惑与叹息。
- 杨花是前身:杨花象征着无根的生命,暗指诗人的前生。
- 怎风吹忽散,风停忽聚,聚散纷纷:描绘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 莫怪行踪不定,倚傍本无根:解释自己的漂泊与不定,因缺乏依靠。
- 恨杀东流水,一例销魂:对时间流逝的惋惜,感到心灵上的痛苦。
- 犹忆鱼翻谷雨,共苔衣荇带,牵合难分:怀念过去美好时光,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自湘妃去后,钿翠堕湘滨:提到湘妃,象征着失去的爱情与美好。
- 更谁人多情载去,向小池,点缀作芳茵:渴望有人能将美好带去,装点生活。
- 休惆怅,且欧盟结,聊慰离群:劝慰自己与他人,不必过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花、流水、鱼等自然元素比作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流失。
- 拟人:将风、流水赋予情感,增强了表情的生动性。
- 对仗:如“聚散纷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漂泊、无常的深刻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失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一种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花:象征无根的漂泊与短暂。
- 东流水:隐喻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湘妃:象征失去的情感与遗憾。
- 鱼翻: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 a) 对人生的感悟
b) 描述自然风光
c) 表达对爱情的抒怀 -
“杨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漂泊与无根
c) 爱情 -
诗中提到的“东流水”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时间的流逝
c) 失去的爱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离骚》 - 屈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但刘炳照的作品更为内敛,着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饮酒作乐的洒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