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法石早归》

时间: 2025-01-14 18:16:55

避暑寓祇园,黎明度远村。

桑麻迷杜曲,鸡犬散桃源。

径草细将合,溪流深不喧。

幽怀未能惬,城郭已朝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避暑寓祇园,黎明度远村。桑麻迷杜曲,鸡犬散桃源。径草细将合,溪流深不喧。幽怀未能惬,城郭已朝暾。

白话文翻译:

为了避暑,我住在祇园,黎明时分穿越遥远的村庄。桑树和麻田在杜曲一带迷蒙,鸡犬在桃源般的村落中散开。小路上的草细细地将要合拢,溪流深邃而不喧闹。我内心的幽静情怀未能完全满足,城市的轮廓已经迎来了朝阳。

注释:

  • 避暑:逃避炎热的夏天。
  • 祇园:佛教寺庙的别称,这里指诗人避暑的地方。
  • 黎明: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 桑麻:指桑树和麻,古代重要的农作物。
  • 杜曲:地名,位于长安城南,这里泛指乡村。
  • 桃源:比喻理想中的宁静乡村。
  • 径草:小路上的草。
  • 溪流:小河,小溪。
  • 幽怀:深沉的情怀。
  • 城郭:城市的轮廓。
  • 朝暾:初升的太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避暑时清晨归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归家的场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桑麻迷杜曲,鸡犬散桃源”一句,用桃源的意象比喻宁静的乡村生活,而“径草细将合,溪流深不喧”则进一步以自然景物的静谧来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然而,“幽怀未能惬,城郭已朝暾”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不满足,以及对城市生活的无奈接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避暑寓祇园”:诗人为了避暑,选择住在寺庙中,这里的环境清幽,适合避暑。
  • “黎明度远村”:清晨时分,诗人穿越遥远的村庄,这里的“黎明”和“远村”都给人一种宁静和遥远的感觉。
  • “桑麻迷杜曲”:桑树和麻田在杜曲一带迷蒙,这里的“迷”字形容了清晨的雾气,使得景色显得朦胧。
  • “鸡犬散桃源”:鸡犬在桃源般的村落中散开,这里的“桃源”比喻了理想中的宁静乡村。
  • “径草细将合”:小路上的草细细地将要合拢,这里的“细将合”形容了草的细密和将要合拢的状态。
  • “溪流深不喧”:溪流深邃而不喧闹,这里的“深不喧”形容了溪流的深邃和宁静。
  • “幽怀未能惬”:诗人内心的幽静情怀未能完全满足,这里的“未能惬”表达了诗人的不满足。
  • “城郭已朝暾”:城市的轮廓已经迎来了朝阳,这里的“已朝暾”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喧嚣即将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鸡犬散桃源”中,用“桃源”比喻宁静的乡村生活。
  • 拟人:“径草细将合”中,将草拟人化,形容其细密和将要合拢的状态。
  • 对仗:“桑麻迷杜曲,鸡犬散桃源”中,上下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归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疏离感。诗中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与诗人内心的不满足和城市的喧嚣形成了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桑麻:象征着田园生活和农耕文化。
  • 桃源:象征着理想中的宁静乡村。
  • 径草: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溪流:象征着深邃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祇园”指的是什么地方? A. 佛教寺庙 B. 城市 C. 乡村 D. 山林

  2. “鸡犬散桃源”中的“桃源”比喻了什么? A. 城市 B. 乡村 C. 山林 D. 理想中的宁静乡村

  3. 诗中的“幽怀未能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满足 B. 不满足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喧嚣世界的疏离感。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但黄公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城市喧嚣的疏离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可以与黄公度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