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焚香读书戏作》
时间: 2025-01-04 07:2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
作者:陆游
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隐几对炉熏。
好官何恨输玄保,
奇字犹须属子云。
婆律一铢能敌国,
水沉盈握有兼斤。
闭门莫怪常终日,
不是高人不遣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纷扰的感慨,强调了隐居生活的淡泊与宁静。诗人自述在炉边静坐、焚香读书,虽然外界纷争不断,但他内心却是宁静的。对于官场的世俗之事,他并不在意,反而更看重文人的奇才,认为这样的才华是需要传承的。诗中提到的“婆律”与“水沉”是指经济与权力,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的无奈与不屑。最后,诗人自嘲不愿外出交际,尽管外界对他有诸多议论,但他心中自有高人之处。
注释:
- 世事无端自纠纷:世间事务纷繁复杂,难以理清。
- 放翁:指作者陆游自己,"放翁"是他的别号。
- 炉熏:炉火氤氲的香气。
- 好官:意指为官的理想状态。
- 玄保:指唐代的名士玄奘,表示对理想官员的追求。
- 奇字:指文学创作中的独特才华。
- 婆律:古代一种称重的单位,象征财富与权力。
- 水沉盈握:比喻掌握的东西不多,但仍看重其价值。
- 闭门莫怪常终日:关门不出,别怪我整天待在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变化,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日,作者在隐居的环境中焚香读书,表达他对纷扰世事的看法和内心的宁静。陆游处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压力,诗中反映了他对政治的冷眼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宁静与对世事的淡漠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己在秋日的隐居生活,诗人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纷扰的无奈与对内心世界的珍视。诗的前半部分以“世事无端自纠纷”开篇,展示了诗人对世事的看透,随后用“放翁隐几对炉熏”描绘出他安静的生活状态。
在这首诗中,陆游用“好官何恨输玄保”来表达对理想官员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似乎在反思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与对社会的期待。接下来的“婆律一铢能敌国,水沉盈握有兼斤”则隐喻了权力与财富的关系,借用古代的计量单位,强调了即便是微小的力量也可能对国家产生影响。最后两句“闭门莫怪常终日,不是高人不遣闻”则是对外界评论的自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自觉与对他人看法的不在意。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陆游对人生与世事的独到见解,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现实的超然态度。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事无端自纠纷:世间事物错综复杂,难以理清。
- 放翁隐几对炉熏:作者自称“放翁”,在炉边静坐,享受香气。
- 好官何恨输玄保:理想的官员为何会输给世俗的权谋。
- 奇字犹须属子云:好的文学作品仍需依赖于优秀的传承。
- 婆律一铢能敌国:微小的财富和权力也能影响国家的命运。
- 水沉盈握有兼斤:比喻掌握的东西不多,却体现出价值。
- 闭门莫怪常终日:关门不出,外界的评论不必在意。
- 不是高人不遣闻:不是因为自己不愿意,而是高人不让别人知道。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婆律一铢能敌国”,用小单位比喻微小的力量。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加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的冷眼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文学与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炉:象征安静、平和的环境。
- 香:代表高雅和内心的宁静。
- 官:反映了对权力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 婆律:象征财富与权力的关系。
- 水: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世事无端自纠纷”中的“纠纷”指的是: A. 和谐
B. 纷争
C. 整理
D. 解决 -
陆游在诗中提到的“放翁”是指: A. 他的朋友
B. 他的别号
C. 他的老师
D. 他的敌人 -
“婆律一铢能敌国”中的“婆律”象征的是: A. 美德
B. 财富与权力
C. 知识
D. 忍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思》(唐代:马致远)
- 《静夜思》(唐代: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秋日焚香读书戏作》 vs. 王维《山居秋暝》
两首诗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但陆游更加强调对世事的冷眼与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对陆游《秋日焚香读书戏作》的全面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