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二日夜待子聿未归》

时间: 2025-01-19 13:19:49

寒炉火半销,坏壁灯欲死。

人行篱犬吠,月出林鹊起。

吾儿信偶非长路,老子可怜煎百虑。

人人父子与我同,立朝勿遣交河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一月二十二日夜待子聿未归
作者: 陆游

寒炉火半销,坏壁灯欲死。
人行篱犬吠,月出林鹊起。
吾儿信偶非长路,老子可怜煎百虑。
人人父子与我同,立朝勿遣交河戍。

白话文翻译:

在寒炉的火焰渐渐熄灭,破旧的墙壁灯光快要熄灭。
夜间行人经过篱笆时,狗在不停地吠叫,月亮升起,树林里的喜鹊也开始鸣叫。
我儿虽说不是远行,作为父亲的我却忧虑重重。
人人的父子都在一起,我却不能让你去戍守交河。

注释:

  • 寒炉火半销:寒冷的炉火已经半熄,暗示环境的寒冷和孤独。
  • 坏壁灯欲死:破旧的灯快要熄灭,象征着光明的即将消失。
  • 人行篱犬吠:行人经过篱笆,狗狗在叫,描绘出夜晚的安静和孤独。
  • 月出林鹊起:月亮升起,树林中的喜鹊开始活动,象征生机和希望。
  • 吾儿信偶非长路:我的儿子虽然并不远行,但父亲仍然为他担忧。
  • 老子可怜煎百虑:作为父亲的我可怜,心中煎熬着无尽的忧虑。
  • 人人父子与我同:别人都有父子相伴,只有我孤独。
  • 立朝勿遣交河戍:希望儿子能安心在朝中,不要去交河边戍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尤其以诗词闻名。陆游的诗多反映家国情怀和个人的生活经历,风格直白而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儿子归家的期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出他作为父亲的关心和作为士人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十一月二十二日夜待子聿未归》是一首充满父爱与忧国情怀的诗作。开篇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炉火渐熄,灯光微弱,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此时,诗人正独自在家,静静等待儿子的归来。灯火阑珊,火焰微弱,象征着对未来的无奈与渴望。

接着,诗中提到“人行篱犬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周遭的寂静与冷清。夜晚的吠犬声与月亮升起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情绪。正当诗人思念儿子时,又提到儿子并不远行,但心中却有无尽的忧虑,这种情感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最后,诗人以“人人父子与我同”作结,表达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孤独心境,愿望儿子能够安心在朝中,不要去边疆守卫,这体现了诗人对儿子未来的期盼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也反映了陆游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充满了深情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炉火半销:暗示环境的寒冷与孤独。
  2. 坏壁灯欲死:灯光微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孤独感。
  3. 人行篱犬吠:生动描绘出夜的静谧和生物的活动。
  4. 月出林鹊起:月亮升起,带来希望与生机。
  5. 吾儿信偶非长路:表达对儿子的思念,虽不远行却心存忧虑。
  6. 老子可怜煎百虑:自述心中无尽的忧虑,感情真挚。
  7. 人人父子与我同:强调自己的孤独和他人的平常。
  8. 立朝勿遣交河戍:期望儿子能安心在朝中,不用去边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欲死”暗示生命的脆弱。
  • 拟人:如“灯欲死”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如“寒炉火半销,坏壁灯欲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父亲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思念为主线,反映了陆游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与浓烈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炉:象征孤独与冷清。
  • 灯光:象征生命的微弱与希望。
  • 篱笆与犬吠: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生活的真实。
  • 月亮与喜鹊:象征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炉火半销”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孤独
    • C. 兴奋
  2. “人人父子与我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自豪
    • B. 孤独
    •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坏壁灯欲死”是为了凸显什么?

    • A. 财产的损失
    • B. 孤独与无奈
    • C. 生活的富裕

答案:

  1. B. 孤独
  2. B. 孤独
  3. B. 孤独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绘夜晚思乡之情的诗作。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国家和家庭的关怀,但陆游更为个人化,杜甫则更具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