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帆樯指故里,信宿藕花村。
境静秋先冷,情空花欲言。
裁诗消野兴,问水得真源。
明月知人懒,依然下竹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帆船的桅杆指向我故乡,夜晚在满是藕花的村庄中停留。秋天的寂静先于寒冷的到来,内心的情感如同花朵般想要倾诉。写作诗篇以消磨寂寞的兴致,询问水流的真正源头。明亮的月光明白人们的懒惰,依然洒落在竹轩之下。
注释:
- 帆樯:帆船的桅杆,象征行船与故乡的联系。
- 信宿:确实停留的意思,这里指在藕花村过夜。
- 藕花:指莲藕的花,常用于描绘水乡的美丽景色。
- 境静:环境幽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情空:心情空荡荡,似乎无话可说。
- 裁诗:写诗,表达情感。
- 问水:询问水源,象征探寻真理或内心的渴望。
- 明月:象征明亮的心境或情感的映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宗智,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诗人或在游览时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考,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开篇用“帆樯指故里”将读者引入,仿佛能看到诗人在水乡行舟,眼中映着熟悉的故乡。接着,诗人描绘了夜宿在“藕花村”的情景,藕花的美丽与静谧的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随着秋天的到来,环境的变化引发了诗人对情感的深思,似乎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在写诗的过程中,诗人希望通过“裁诗消野兴”来消磨时光,同时也在“问水得真源”中探寻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对水源的探寻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对自我内心的追问与理解。最后,“明月知人懒”一句,既是对自己状态的自知,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从容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帆樯指故里:帆船的桅杆指向故乡,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
- 信宿藕花村:确实在藕花村停留,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
- 境静秋先冷:秋季的宁静与初凉的气息,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情空花欲言:内心情感空荡,想要表达却无从开口。
- 裁诗消野兴:通过写诗来消磨无聊的心情。
- 问水得真源:询问水流的源头,象征探寻内心的渴望。
- 明月知人懒:明亮的月光似乎明白人的懒惰,反映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 依然下竹轩:月光依旧洒落在竹轩下,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花欲言,形象生动。
- 拟人:明月“知人懒”,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与结构上形成了良好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我内心的探寻,展现出一种淡然与哲思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帆樯:象征着远方与故乡的连接。
- 藕花:代表自然之美与水乡的灵动。
- 明月: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竹轩:代表一种隐逸、闲适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帆樯指故里”中的“故里”指的是哪里?
A. 诗人的故乡
B. 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C. 诗人曾经游历的地方
D. 诗人想象中的世界 -
“明月知人懒”中,明月的“知”字体现了什么?
A. 明月的智慧
B. 明月的冷漠
C. 明月的孤独
D. 明月的美丽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生的哲思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 《夜泊牛头》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直接而浓烈,表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杜甫《月下独酌》:在月光下的独酌,也是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悟,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