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10:35:48

春意新回庭树,角声莫起江城。

更著水仙为伴,真成难弟难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三 张栻 〔宋代〕 春意新回庭树,角声莫起江城。 更著水仙为伴,真成难弟难兄。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新意正回到庭院中的树木,城中的号角声请不要响起。 更有水仙花作为伴侣,真是难以分出高低的兄弟。

注释:

  • 春意:春天的气息。
  • 新回:刚刚回到。
  •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 角声:号角声,常指军中的号角声。
  • 江城:指城市,特别是有江河的城市。
  • 更著:再加上。
  • 水仙:一种花卉,常用来象征高洁。
  • 难弟难兄:形容两者都非常优秀,难以分出高低。

诗词背景: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理学思想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张栻应周畏知之邀,为其询问城东梅坞的情况而作的七首诗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春天庭院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庭院为背景,通过对新回的春意和庭院树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中的“角声莫起江城”一句,暗示了对战争和喧嚣的厌倦,希望城市能够保持宁静。而“更著水仙为伴,真成难弟难兄”则通过水仙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张栻诗歌的清新自然和理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 首句“春意新回庭树”,通过“新回”二字,强调了春天的到来给庭院带来的新气象。
  • 次句“角声莫起江城”,用“莫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避免战争和喧嚣。
  • 第三句“更著水仙为伴”,以水仙为伴,象征高洁和纯洁。
  • 末句“真成难弟难兄”,用“难弟难兄”形容水仙,表达了对这种品质的极高评价。

修辞手法:

  • 拟人:“角声莫起江城”中的“莫起”赋予了角声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表达效果。
  • 比喻:“真成难弟难兄”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水仙的高洁品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到来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追求。通过春天的庭院景象和水仙花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和平、宁静和高洁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春意:象征生机和希望。
  • 庭树:代表自然和宁静。
  • 角声:象征战争和喧嚣。
  • 水仙:象征高洁和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角声莫起江城”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战争停止 B. 希望城市繁荣 C. 希望春天更快到来 D. 希望水仙花开 答案:A

  2. 诗中的“真成难弟难兄”用来形容什么? A. 春天的树木 B. 水仙花 C. 庭院 D. 角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比自然和人事,表达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张栻的《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三》与朱熹的《春日》: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朱熹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