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白话文翻译:
在何处传来一声橹声,惊起满川的寒鹭。画中一笔难以完成,雪后晴空中乱山无数。且停下,且停下,细数溪边的烟树。
注释:
- 鸣橹:橹,是一种用于划船的工具,鸣橹即划船时发出的声响。
- 寒鹭:寒冷的季节里,白鹭在水边栖息,象征孤独与清冷。
- 一著画难成:一笔画下去却难以完成,暗示画作的复杂与难度。
- 雪霁:雪停之后,晴空万里。
- 烟树:树木在晨雾或烟霭中显得朦胧,富有诗意。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刻的感受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字公度,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宁静的黄昏时分,诗人漫步于汉水之畔,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试图捕捉这一瞬间的感动。
诗歌鉴赏:
《如梦令(汉上晚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篇的“何处一声鸣橹”引入了景象,舟橹的声响打破了宁静,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接着的“惊起满川寒鹭”则展现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寒鹭在水面起舞,恰如生活的瞬息万变,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感。
“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创作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敬畏。随着雪的消退,山川的景象愈加复杂,仿佛无法用一幅画来表现出来。诗人在此处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艺术创作的困惑。
最后的“且住。且住。”是一种对眼前美景的留恋与珍惜,反复的“且住”强调了诗人希望停留在这一美丽时刻的渴望。整首词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生活中瞬间美好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一声鸣橹:描绘了水面上划船的声音,带来了生动的画面感。
- 惊起满川寒鹭:寒鹭的惊起,体现了宁静与动静之间的对比。
- 一著画难成: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敬畏与难以捕捉的感受。
- 雪霁乱山无数:雪后山川的复杂美,暗示了自然的多变。
- 且住。且住。: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画作,表达了难以用语言与艺术表达的复杂感情。
- 拟人:寒鹭的惊起,赋予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瞬间的珍惜,蕴含着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橹:象征生活的动态,喻示人生的变化。
- 寒鹭:孤独与宁静的象征,代表诗人内心的情感。
- 雪霁: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暗示着大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鸣橹”指的是什么? A. 鸟叫 B. 划船的声音 C. 风声
-
“雪霁”意指什么? A. 雪下得很大 B. 雪停之后的晴天 C. 冬天来临
-
诗中反复出现的“且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想离开 B.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C. 对未来的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自然景象,强调孤独与思考。
- 《鹿柴》:展现了山水的静谧,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写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