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懒临妆架索朱绵,上得高台失宝钿。
内屋深屏多画杏,有谁独喜画双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懒散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人不愿意打扮自己,想要在妆台前寻找红绸,但一旦到了高台上,却失去了心爱之物。内室的深屏上满是画着杏花的图案,却没有人特别喜欢那幅双莲的画。
注释
- 懒:懒惰,不愿意。
- 妆架:化妆的台子。
- 朱绵:红色的绸缎。
- 高台:高处的平台。
- 宝钿:心爱的饰品。
- 内屋深屏:内室的隔屏,通常用于装饰。
- 画杏:画着杏花的图案。
- 双莲:两朵莲花,象征纯洁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子恭,号沧洲,宋代诗人,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徐照的诗作往往蕴含着世俗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那个时代的文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感,徐照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宫词二首》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懒散和对美的追求。诗开头“懒临妆架索朱绵”,表达了一种不愿意打扮的懒惰状态,仿佛在暗示着一种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而“上得高台失宝钿”则表现了人在追求美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失落。这种失落不仅是对物质的失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空虚。
接下来的“内屋深屏多画杏”,描绘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室内环境,杏花的画作象征着春天和生机。最后一句“有谁独喜画双莲”,则引发读者思考,尽管周围有许多美丽的事物,真正让人心动的却是那幅双莲的画作。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渴望,仿佛在诉说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又有对美的向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懒临妆架索朱绵:诗人懒惰地靠近妆台,想要寻找红绸,表达了一种对美的渴望却又缺乏动力的状态。
- 上得高台失宝钿:来到高台上,却失去了心爱的饰品,暗示在追求高尚的同时可能会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
- 内屋深屏多画杏:内室的深屏上画满了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有谁独喜画双莲:反问的方式,强调在众多美丽的图画中,真正能打动人的却是那幅简单的双莲。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懒临妆架索朱绵”和“上得高台失宝钿”,形成了对称的句式。
- 隐喻:双莲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反问:通过“有谁独喜画双莲”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生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妆架:代表女性的修饰和美丽,象征着对外在的追求。
- 高台: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目标的高远。
- 杏花:象征春天和生机,代表生活中的美好。
- 双莲:象征纯洁与理想中的美好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自己打扮的态度是怎样的? A. 非常积极
B. 有些懒惰
C. 完全不在乎 -
诗中提到的“宝钿”象征着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心灵的追求
C. 失落与孤独 -
“内屋深屏多画杏”中的“杏”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春天的美好
C. 寒冬的凋零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徐照的《宫词二首》更侧重于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情感的细腻思考。虽然两者都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