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束皙补亡诗 其一 南陔》
时间: 2025-01-01 13:49:4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拟束皙补亡诗 其一 南陔
作者: 吴敦仁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南陔有兰,言采其英。
谁无父母,可忘所生。
菽水承欢,怡色柔声。
匪我之享,惟德其馨。
南陔有兰,言采其芳。
我瞻我依,父母在堂。
槃匜滫瀡,非敬奚将。
淑慎尔正,则笃其庆。
翩翩者乌,反哺于慈。
人不如鸟,具体何为。
椎牛罔及,鸡豚逮时。
孝思不匮,歌以永之。
白话文翻译:
南边的小山上有兰花,想要去采摘它的花朵。谁能忘记自己的父母,难道可以忘记自己是他们所生?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着她的温暖,听着她柔和的声音。这并不是我所享受的,只有美德才是它的芬芳。南边的小山上有兰花,想要去采摘它的芳香。我仰望依靠,父母在堂前。用美好的器皿来盛放,不敬奉又有什么用呢?要淑慎正直,那么福泽就会深厚。飞翔的乌鸦,反哺自己的母亲。人比鸟儿,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屠牛无法到达,鸡和猪适时而至。孝心是永恒的,用歌声来传唱。
注释:
- 南陔:指南边的小山。
- 兰:兰花,象征高洁的品德。
- 菽水承欢:形容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快乐。
- 槃匜滫瀡:指盛装食物的器皿,强调敬意。
- 反哺:指鸟儿啄食母鸟的食物,象征孝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敦仁,清代诗人,生于1740年,卒于1818年。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孝道被推崇的时代,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与感恩,反映了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诗歌鉴赏:
《拟束皙补亡诗 其一 南陔》是一首深情的颂歌,诗中通过描绘南边小山的兰花,象征着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开篇就以兰花引入,显示了父母的恩德如同花香般芬芳,令人向往。诗人以“谁无父母”来引发对每个人都应有的孝顺之情,提醒人们不应忘记自己的根。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菽水承欢”描绘了儿时在父母怀抱中无忧无虑的生活,表现出母亲的温柔与关怀。
诗中提到的“槜”与“匜”则强调了对父母的敬重与感恩,指出孝道的核心在于对父母的尊重与爱戴。通过“反哺于慈”的比喻,诗人将鸟类的反哺行为与人的孝顺相提并论,提出了“人不如鸟”的感慨,进一步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父母深厚的情感,也有对孝道的深思,表现出人伦关系的美好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陔有兰,言采其英:南边的小山上有兰花,想去采摘它的花朵。
- 谁无父母,可忘所生:谁能忘记自己的父母,难道可以忘记自己是他们所生?
- 菽水承欢,怡色柔声: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着她的温暖,听着她柔和的声音。
- 匪我之享,惟德其馨:这并不是我所享受的,只有美德才是它的芬芳。
- 南陔有兰,言采其芳:南边的小山上有兰花,想要去采摘它的芳香。
- 我瞻我依,父母在堂:我仰望依靠,父母在堂前。
- 槃匜滫瀡,非敬奚将:用美好的器皿来盛放,不敬奉又有什么用呢?
- 淑慎尔正,则笃其庆:要淑慎正直,那么福泽就会深厚。
- 翩翩者乌,反哺于慈:飞翔的乌鸦,反哺自己的母亲。
- 人不如鸟,具体何为:人比鸟儿,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 椎牛罔及,鸡豚逮时:屠牛无法到达,鸡和猪适时而至。
- 孝思不匮,歌以永之:孝心是永恒的,用歌声来传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比作父母的恩德,传达出其美好与珍贵。
- 拟人:用“反哺”的意象描述鸟对母亲的孝顺,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翩翩者乌,反哺于慈”,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孝道,倡导对父母的感恩与尊重,通过描绘自然意象与家庭伦理的结合,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象征高洁、优雅的品德,寄托了对父母的崇敬。
- 乌:鸟类反哺行为的象征,表达了孝顺的美德。
- 槜、匜:盛食物的器皿,象征对父母的尊重与敬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边的小山上有什么花?
A) 玫瑰
B) 兰花
C) 菊花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强调孝顺的重要性?
A) 鸟儿反哺
B) 牛耕
C) 鸡鸣 -
诗中提到的“菽水承欢”指的是?
A) 享受父母的关怀
B) 饮水思源
C) 读书学习
答案:
- B) 兰花
- A) 鸟儿反哺
- A) 享受父母的关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孝经》:古代经典,专门论述孝道的重要性。
- 《游子吟》:孟郊的诗,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
诗词对比:
对比《游子吟》和《拟束皙补亡诗》,两者都强调了孝道,但《游子吟》更侧重于游子的思念之情,而《拟束皙补亡诗》则强调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敬重,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视角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集》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华孝道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