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七月登瑞士碧勒突斯山巅,遇大风雪》
时间: 2025-01-04 10:02: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泠然风善,忽吹来人在广寒深处。应是仙峰天外秀,不受人间尘土。四远微茫,一筇缥缈,白了山中路。披烟下望,青青鬟黛无数。还笑初试荷衣,又吟柳絮,万象更如许。石磴幽花神自峭,惯与长松为侣。孤屿如樽,明湖似盏,好把酡颜驻。酒醒夜白,寒云枕下来去。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清冷的山风中,忽然感到自己置身于广寒宫的深处。这里的仙峰如天外的奇秀,不沾染人间的尘土。四周的景色模糊不清,像是缥缈的竹筇,犹如白色的山路。低头望去,山中青翠的树木如同无数的黛眉。此时我忍不住笑起初次试穿的荷衣,又吟唱着随风飘荡的柳絮,万物依旧如昔。石阶上的幽花自有其高洁的气质,习惯了与长松为伴。孤独的岛屿仿佛一只酒樽,明亮的湖面如同一盏酒,恰好让我驻足沉醉。待我酒醒时,夜空已是白色,寒云在我枕边来去。
注释:
- 泠然:形容风冷的样子。
- 广寒:指月宫,传说中的仙境。
- 仙峰: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超凡脱俗。
- 微茫:形容景物模糊不清。
- 筇:竹制的手杖,古时常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字汝霖,号精卫,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曾留学日本,参与辛亥革命,后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中任职。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政治、历史为题材,兼具豪情与细腻。
创作背景:
在瑞士碧勒突斯山巅,汪精卫遭遇大风雪,面对自然的壮丽与险峻,他的心境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波动,借此写下这首诗,抒发对自然的敬畏与个人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的震撼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开篇描绘山中清冷的风,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境地,紧接着用“仙峰”与“尘土”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的超凡脱俗与人间的繁杂。整首诗充满了细腻的意象,诗人用“青青鬟黛”来描绘山间的树木,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美感。而“孤屿如樽,明湖似盏”的比喻,进一步深刻了诗中孤独与沉醉的情绪,仿佛在说,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与无助。最后,诗人以“酒醒夜白,寒云枕下来去”结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留下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泠然风善:描绘初入山中的清冷气息,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 忽吹来人在广寒深处:引入仙境,暗示诗人的心灵之旅。
- 应是仙峰天外秀,不受人间尘土:表达对自然美的赞叹。
- 四远微茫,一筇缥缈,白了山中路:用意象刻画出远方的朦胧与迷离。
- 披烟下望,青青鬟黛无数:展现自然的生机。
- 孤屿如樽,明湖似盏:比喻,暗示孤独与醉意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孤屿被比作酒樽,明湖被比作酒盏,生动形象。
- 对仗:如“白了山中路”与“青青鬟黛无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自我的渺小,也在面对孤独时找到了一丝宁静。
意象分析:
- 风: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仙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孤屿、明湖:象征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自然景观? A. 海洋
B. 山川
C. 森林
D. 沙漠 -
“孤屿如樽,明湖似盏”中的“樽”指的是什么?
A. 杯子
B. 酒樽
C. 碗
D. 花瓶 -
诗中提到的“寒云”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未来
C. 孤独
D. 幸福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汪精卫的《百字令》更注重个人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壮丽的赞美。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集》
- 《汪精卫年谱》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