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绿水湾谒张国维中丞祠》
时间: 2025-01-06 10:5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 绿水湾谒张国维中丞祠
作者: 高旭 〔清代〕
高祠展拜,忆张侯当日,志存匡济。
马罪未诛时局裂,缓死文山非计。
十载提戈,一篇负国,来着须能继。
楚氛甚恶,鬼雄上诉天帝。
谁教十万胡儿,义务横扫,洪水滔天势。
热血东阳拚一洒,绝痛华夷倒置。
龙虎无堆,鸡豚有社,千古齐挥涕。
忠魂肯死,北廷空自来祭。
白话文翻译
在高大的祠堂前,我怀念张侯当年的壮志,心怀匡扶之志。
马罪尚未惩治,时局已经破裂,文山的缓死并不是长久之计。
十年来提剑作战,背负国家的重任,如今的人要能够继承这份遗志。
楚地的氛围极其恶劣,英勇的鬼雄向天帝控诉。
谁让那十万胡人,义无反顾地冲杀,洪水般的势头滔滔而来。
热血东阳激烈地洒出,绝望地看到华夏与夷狄的颠倒。
龙虎不再聚集,鸡豚却有祭祀的社庙,千古间共流泪。
忠魂愿意为国捐躯,北方的朝廷空自来此祭奠。
注释
- 张侯:指张国维,历史上著名的忠臣。
- 匡济:拯救和恢复,指对国家的拯救之志。
- 马罪:指马贼的罪行,象征动乱中的社会问题。
- 文山:可指文人的困境或命运。
- 楚氛:楚地的氛围,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 鬼雄:英勇之士,古代对英雄的称呼。
- 胡儿:指外族侵扰者,常用以指代敌人。
- 热血东阳:东阳是诗人故乡,热血象征忠诚和牺牲。
- 华夷:中华与夷狄,指汉民族与外族的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以豪情壮志为主,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追忆张国维,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英雄的追思,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以高祠为背景,追忆张国维的忠诚与壮志,整首诗展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开篇即提到“高祠展拜”,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其理想的追求。其次,诗中提到“马罪未诛时局裂”,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安,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跃然纸上。
诗中“十载提戈,一篇负国,来着须能继”则展现了诗人对继承国家使命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接着提及“楚氛甚恶,鬼雄上诉天帝”则暗示了历史的悲剧和英雄的无奈,尽管英雄奋勇抗争,最终却未能改变命运。
结尾部分提到“忠魂肯死,北廷空自来祭”,不仅表达了对忠臣的追思,也反映了对历史无法改变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祠展拜:在高大的祠堂前,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尊敬。
- 忆张侯当日,志存匡济:回忆张国维的志向,表现出诗人对其理想的认同。
- 马罪未诛时局裂:社会动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 缓死文山非计:文人面临的困境并不是长久之计。
- 十载提戈,一篇负国:十年来的战斗与背负国家的责任。
- 来着须能继:希望后人能够继承这份责任。
- 楚氛甚恶:社会环境极其恶劣。
- 鬼雄上诉天帝:英雄向神明诉苦,表达无奈。
- 谁教十万胡儿:外族的侵扰与动荡。
- 热血东阳拚一洒:为了国家付出的鲜血。
- 绝痛华夷倒置:感叹华夏与夷狄的对立。
- 龙虎无堆,鸡豚有社:历史的沧桑变化。
- 千古齐挥涕: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哀悼。
- 忠魂肯死,北廷空自来祭:对忠臣的祭奠与惋惜。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气势和节奏感。例如“十载提戈,一篇负国”,通过对仗强化了历史的沉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历史的追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和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祠:象征对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 马罪:代表社会动乱的象征。
- 鬼雄:象征英雄人物,体现出反抗精神。
- 热血:象征忠诚与牺牲。
- 华夷:象征民族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祠展拜”中,“高祠”指的是: A. 高大的建筑 B. 高山 C. 高贵的家族 D. 高尚的品德
-
“楚氛甚恶”中“楚氛”指的是: A. 楚国的风俗 B. 楚地的环境 C. 楚地的历史 D. 楚人的性格
-
诗中提到的“忠魂”主要指: A. 忠诚的心灵 B. 忠臣的灵魂 C. 忠实的信仰 D. 忠贞的爱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陆游,表达忠诚与爱国情怀。
- 《秋夕》:杜甫,表现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高旭与陆游的诗作都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但高旭更强调历史人物的追思,而陆游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忠诚与牺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精选清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古诗鉴赏辞典》:对古诗词进行详细解析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