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时间: 2025-01-06 11:42:55

湿云不动溪桥冷。

嫩寒初透东风影。

桥下水声长。

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

花比人应瘦。

莫凭小栏干。

夜深花正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作者:朱淑真〔宋代〕

湿云不动溪桥冷。
嫩寒初透东风影。
桥下水声长。
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
花比人应瘦。
莫凭小栏干。
夜深花正寒。


白话文翻译:

潮湿的云彩静静悬在空中,溪边的桥显得冷清。
微寒的气息透过初春的东风。
桥下水流声悠长,
一枝花在月光下散发着幽香。
人们怜惜花儿似乎依旧,
可花儿比人更显得瘦弱。
不要倚靠在小栏杆上,
夜已深,花儿正愈加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湿云:形容云层潮湿,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
  • 溪桥:指溪流上的桥,暗示场景的静谧与冷清。
  • 嫩寒:指初春时节的微寒气息。
  • 和月香:在月光下散发出的花香,表现清幽的氛围。
  • :同情、怜惜。
  • :与“花比人应瘦”相结合,暗指花儿因寒冷而显得消瘦。
  • 小栏干:指小桥的栏杆,象征着一种脆弱的支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其中的“花似旧”暗示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080年-约1150年),字致远,号梦窗,宋代女诗人。她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自然景色,风格清新细腻,尤其擅长词作,常体现女性的柔情与聪慧。

创作背景: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作者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与沉淀。该诗反映了诗人在某种闲适的环境中,感受到春寒料峭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缅怀。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诗的开头便以“湿云不动溪桥冷”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寒冷的氛围。这个场景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状态,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接着,诗句“嫩寒初透东风影”更是将春天的微寒与东风的温暖相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矛盾与复杂。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用“桥下水声长”和“一枝和月香”来描绘环境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水声的悠长与花香的幽远让整首诗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柔美。在此基础上,诗人引入了人对花的怜惜,通过“人怜花似旧”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而“花比人应瘦”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诗人以“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结束全诗。这两句不仅呼应了开头的冷清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与对美好事物脆弱的无奈。整首诗在细腻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湿云不动溪桥冷:描绘了溪边桥的冷清,给人一种寂寞之感。
  2. 嫩寒初透东风影:春天的寒意透过东风,营造出初春的微寒。
  3. 桥下水声长:水流声绵延,暗示时间的流逝,增添诗的层次感。
  4. 一枝和月香:在月光下的花香,营造出夜晚的静谧与清幽。
  5. 人怜花似旧:人对花的怜惜,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6. 花比人应瘦:花儿的凋零,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7. 莫凭小栏干:提醒自己不要倚靠在栏杆上,象征着不稳定的支持。
  8. 夜深花正寒:夜深人静,花儿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孤独。

修辞手法:

  • 拟人:“人怜花似旧”赋予花以情感,表达对花的珍惜。
  • 对仗:如“桥下水声长”与“嫩寒初透东风影”,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花比人应瘦”来隐喻生命的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寒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反思自身的孤独,体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湿云:象征阴郁和沉重的情感。
  • 溪桥:代表生命的旅途与孤独。
  • 嫩寒:春天的微寒,象征着新生与脆弱。
  • 水声:流动的生命,暗示时间的不断流逝。
  • 月香:清幽的氛围,象征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湿云不动”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悦
    B. 寂静冷清
    C. 热情奔放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桥下水声长”,这一意象有助于表现诗人的__
    答案:孤独

  3. 判断题:诗中的“花比人应瘦”表达了对生命的坚韧。
    A. 对
    B. 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描写女性情感与自然景象的诗作。
  • 温庭筠《更漏子》:同样展现了对夜景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词对比:

  • 朱淑真 vs. 李清照:两位女诗人都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朱淑真更偏向于描绘孤独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对爱情的感伤与缅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宋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